節錄自 錦灰堆 王世襄先生 著
四、 放鷹
本節將使用一個前面沒有用過的名詞——“貓”。貓者,野兔也。北京習慣稱野兔曰“貓”或“野貓”,尤其在出獵的時候。在某些場合,如下地放鷹,不使用這一名詞,就好像脫離了實際生活而感到十分彆扭。
被鷹從“安鷹”說起。這是野鷹經過馴養,第一遭下地捉兔,以兩三人為宜,多了鷹會害怕,術語曰“臊”。更因人多蹚地面積大,貓起腳遠,新鷹體弱,力不能勝。故只盼運氣好。遇上個“腳踢球”(詳後),不太費勁就順順噹噹把鷹安上。
放鷹,尤其是安鷹,宜在樹木不多,人家稀少的平原。平原一望無際,視野丌闊。樹木少,兔子無處藏身;人家稀,免得狗來搗亂。一壟一壟的麥苗,生地夾著熟地(莊稼已收並經犁耙過的為熟地,未經犁耙的為生地),是放鷹的好去處。北京養家流傳著不少口頭語:“兩熟夾一生,貓兒在當中”,“兩生夾一熟兔子在當頭”,是說未經整過的地容易找到食韶,所以兔子愛呆。 “拐彎抹角兒,地頭地腦兒”,是說越是不起服兒的地方越可能隱藏著兔子。 “和尚不離廟,兔子不離道”語似費解,因道多行人。但事實確實這樣。山地上松,兔了跑起來費力。道路地而硬而平,蹬得上勁,它能跑得快。這些口頭語是養家的經驗總結。
鷹安上之後,每天出獵,待見過七八個貓,吃到了活食,體力有所恢復,本領漸能施展,和人也有了些默契,行話叫“鷹放溜了”,下地就“人多為好了。
我在高中讀書時,鷹始終沒有放痛快過。家住城裡.好容易盼到一個星期天,清晨出城,下地已過中午,掌燈後才回來,時間大半耗費在路上。待上燕京大學,卻有了特殊的放鷹條件。我住在東門外一個二十多畝的園子中,出門就放鷹,週末不用說,平常下午沒有課也可以去, 加上逃學曠課,每週都可以去上兩三次,真是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時值冬閑,鄰近的老鄉們都愛看放鷹。成府的吳老頭兒,西村的常六,藍旗營的禿兒、大牛子,還有五六個十四五歲的毛孩子,湊就是十來個個人。中午前後,他們已吃過午飯,各自拿著柳木桿或荊條棍,到園子等候。只等我和榮三準備齊全,說一聲“走”。我舉著鷹,穿著打扮和熬鷹時差不多,只加上一副鹿皮套褲。榮三挎上水壺,背上貓兜子,裡面裝著水瓢和白菜葉包好的羊肉和麻軸。
凡是跟我們走的,不論老少,一不求財,二不問喜,只為了玩,肯追肯跑,真賣力氣。收圍後各自回家吃晚飯.送 他們兔子也不要。頂多隔上五六天,弄幾斤棒子麵。柴鍋貼餅子,燉一大鍋貓肉,又爛又香,大家坐在花洞子前捲起的蒲席上,大筷子吃貓肉,餅子焦疙渣咬得出聲兒,直解饞。有人連餅子也不擾,自帶窩頭或饅頭。
下地後總是一字兒排開、每人相隔約兩丈遠。我舉鷹在中間,稍稍落後,成一個倒人字。為的是貓被任何人蹚出來,鷹都看得見。舉鷹看似密易,也須練個三年五載。因兔子潛伏田野,不知何時何地會跳出來。一剎那間,鷹已搶下胳膊去。舉者必須眼快手疾,心應眼,手應心,鷹在套袖上一蹬,胳膊必須向外一挺,為它添加勁勢,還要高聲報出一聲“貓”,讓人家都知道。倘若稍稍一愣,手指未及時鬆開兩開,等於已經把鷹扥(讀den)住了才撒手,鷹必然摔在地上,行話叫“放垂頭”。鷹從地上再飛起,兔子已經竄出去四五十丈了。出圍的都是自家人還好,要是被別的養家看見,傳出去不光彩,說什麼:“別瞧某某玩了幾年鷹,還盡放垂頭呢!”冉說手太鬆也不行。田野裡有一種落地萬落樹的鳥叫“鵝鷯兒”,和上池色,大小近似鵪鶉。正當你一心一意以為有兔子跳出來,忽有鵝鷯兒飛起,眼前黑影兒一晃,心砰然一跳,加上鷹一搶,不由地把鷹撒了手。如再說報出聲“貓”,又不免要落話把兒了。
放鷹有意思,刺激性強,百放不厭,是極好的運動,對鍛煉身體大有好處。我現在已過七十九歲生日,趕公共汽車還能跑幾步,按煤氣還能騎自行車馱,都受益於獾狗大鷹。
下地只要一撒鷹,就是鷹追兔子人追鷹,有時要跑二三里,管它荊棵子剮不剮人,玉米渣子札不紮腳,都一沖而過。跑得氣呼呼,只覺得兩耳上風,鼻端出火.汗濕衣襟。地形隨時有變化,上坡下坎,邁壟越溝,環繞墳場,出入樹林踏泥涉水,蹈雪履冰,不勝備述。狡兔利用一切地形和風向來脫胎,大鷹則施展各種技能來搏擊,時時有變,回回不同,很少是過去的又一也重複,有意思也就在這裡。如果以為放鷹還不就是伸開爪子抓兔子,一把就抓住,未免想得太簡單了。真是這樣,也就沒意思了。下面記幾次放鷹的實況:
先說 “腳踢球“。原來兔子夜間在地裡覓食,白天就刨一個小坑臥下,名叫“臥子“。坑並不深.背 脊露在外面。頭前上高一些。可以遮住頭及雙耳,名叫“隱頭土”。它皮色和上地完全一樣,很難察覺。往往是放鷹人走近,快踩上它了還未發現,而兔子以為人已找到它頭上。再也呆不住了,才一躍而起。這時胳膊上的鷹一下子搶下去,兔子尚未伸開腰,鷹已經砸到它身上,翻滾在塵埃。因兔子彷彿是被人一腳踢出來的,故曰“腳踢球”。這使我想起盛夏雨後.站在屋簷下看滴溜。一滴雨水從瓦壟掉下米,還未到地,下一滴又下來了,兩滴差不多同時著地,鷹的這種迅疾準的動作,真是扣人心弦,使我對古人所說的“兔起鶻落”有進一步的體會。當然以上云云,只有放溜了的鷹才能行。安鷹時遇見“腳踢球”,雖能扒住,但不會有如此精形的表演的。
要是兔子起腳遠一些,鷹就要花些力氣了。只看它颼颼地擦地飛去,翅膀緊扇幾下忽然不動了,名叫“掐葫蘆”,可是身子還在空中很快飄著。等它再緊扇時,已來到兔子的上空。猛然一斜.側身而下,塵土起了個旋儿,卻並未抓到。原來兔子停止前進,就地轉了一個圈兒,名叫“劃魂兒”,接著開腿又跑。鷹撲個空,起來再追。兔子索性放慢了速度,不是轉彎就是後退,名叫”拉抽屜。看吧,鷹上下翻飛,兔子騰挪躲閃,真使人眼花繚亂。 人迫近了,兔子不敢再耍花招,連忙穿向人行道,想揚長而去。人道雖然跑得快,可是鷹更快,眼看它在兔子後腿猛然一檬,掃屁股撒起一尺多高,拿了一個大頂。 落下來時,另一隻利爪已把兔嘴箍住。這一手名叫“撩襠箍嘴”。兔子被彎成了弓形,後腿登起,插在鷹膀子裡。名叫“插旗”(單腿日“單插旗”,雙腿日“雙插旗”).別住了,鷹和免子都動彈不得。這時兔子出了聲,呱呱地叫,說明它已逃脫無望。人趕到了,抓住兔子腿,鷹迅速地把撩襠的爪子倒到兔子頭上,尚未丌始撕啄,已經是滿嘴兔子毛了。
如果兔子在遠處跑過,名叫“跑荒貓”:鷹照樣要搶下胳膊去抓。這時是否撒鷹,全憑架鷹人做主。一是估量鷹的體力;二看地形好壞,天時早晚;三看人是否跑得動、追得上。不消說,撒手就要跑上三五里,可能還逮不著。有時出圍腳背(不順利之意),大都沒有蹚起貓來,好容易碰見一個跑荒的,怎肯放過?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人沒有跟上,不是找不到鷹,就是逮著貓又被狗沖開了,甚致連鷹帶貓被人揀走。架鷹人要在剎那間作出正確決定,並不容易,全靠經驗閱歷。也有“鷹高人膽大”,跑荒貓照放不誤。本世紀初榮三舉著一架大青鷹在楊村一帶出圍,地勢寥廓,鷹的能耐又特別好,多遠的貓也撒手。不但沒有丟鷹,而且十做九不空。
往往田野中間有一大片荒草,二三尺高,赭黃色,黃得埕紅,夾著獲子和枳帶棵,名叫“黃片草”,這是兔子喜歡藏身的地方。到這裡才顯出鹿皮套褲的優越性,枳荊剮上一道白印,扎不透,劃不破,可以放心在裡面蹚。在此舉鷹,要高高擎起,貓從哪裡出現,鷹都看得見。兔子決不肯輕易跑出去,老在草里穿來穿去。鷹在草上搧著翅,低著頭,隨著免子轉。忽然到了一個草稀的地方,鷹猛然撲下來,抓著不用說,抓不著,兔子便溜之大吉。鷹在草中,兩爪還緊緊抓著乾草,瞪著眼睛發楞,滿以為兔子已在它掌握之中。鷹也有被兔了誆了的時候。
鷹放溜了,帶樹林的墳圈子也不在話下。在搜索林子之前,必須先相一相地勢,哪一方向開闊人家少,舉鷹人就在那一邊等候。餘下的人都進樹林,排開向舉鷹的一而推進。一邊打草,一邊“唰呼”“列呼”地喊。舉鷹人要側著身,解開棉襖大襟的釦子,拿出叭蠟廟費德公的架式,左手提著衣襟,將鷹遮件,給兔子讓開出路。林子里報了“貓”,先不撒手鷹, 要等兔子鑽出來而且跑出一段才放下衣襟,挺胸脯,伸胳膊,讓鷹追下去。
狡猾的兔子有時硬是不出林子,出來了還是繞道回去。鷹粘著它不捨,追進了林子,是否能抓著不敢說,可是有看頭。翅膀時張時抿,飛行忽正忽斜,在樹空當中穿來穿去。老友吳老頭會說:“真好看呀,活賽過大蝴蝶兒呀!”
遇見上述情況,窩侯爺會不斷念道他養過的一架豆黃鷹,在八寶山松樹林(當時尚無公墓)出圍,兔子在樹底下轉,鷹在樹梢上飛,一連砸下來七次,終於把兔子抓住。他說這叫“盤著逮”,和桃尖尾的犯哨又不相同,而與兔鶻的逮法相似。求之於大鷹真是百年不遇,千架難逢。
放鷹放到跑荒貓敢撒手,密樹林敢進去,就告認識到訓練“叫悶拳”和系銅鈴的必要性了。“悶”就是看不見的意思。鷹放溜了,餵晚食時正好訓練一次。其法是不使鷹見人,只讓聽到叫鷹人的聲音,自動地飛起來找人,落到叫鷹人的胳膊上,然後餵牠一頓。訓練時舉鷹人和叫鷹人隔著一個墳頭或土坡,或在林內,一在林外,誰也看不到誰。待喊出“嘿”、“嘿”幾聲,鷹即尋聲而至。練好後,如追鷹未能跟上,一時不知它在何處,憑這幾聲喊叫也能把它叫回來。
系鈐是將一塊象牙或獸骨製成的葫蘆形鏤空墊板連同一枚有舌銅鈴拴在鷹尾正中的兩根尾翎上。拴法用引線穿縫打結,和給鴿子縫哨尾子相似。但須注意其高低尺寸。過高鈴能磨傷鷹尾皮肉,過低又因下墜而影響飛行速度。銅鈴和堅硬的骨質顰板接觸,輕輕一動,即清越有聲, 而且達遠,自與墊在茸軟的羽毛上效果不同。有此設施,看不見鷹可聽到鷹,幾次放遠了,鷹在黃片草中攫兔飽餐,全仗鈴聲才把鷹找到。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清華園北大石橋靠近圓明園放鷹,那一帶有不少菜園子,地勢不好,貓卻不少。順著河邊一大片棉花地,我們五個人,勉強排過來,每人相隔三丈,東西兩邊距地頭還有好幾丈遠。兔子真鬼,擦著東邊往北溜了出去。鷹看見了,我卻連影兒也不知道。直等鷹使勁向下搶,我才看見一道子白,進了墳圈子。我把鷹拉回到胳膊上,站住了腳,用手一指,常五、大牛子點了點頭,彎著腰,放輕腳步,悄悄著前進,往北兜墳圈子,好讓兔子往南跑,豈不就離鷹近了。誰知墳圈子無樹也無草,藏不住身,沒有等到有人抄後路,兔子已經開腿跑了。墳圈子圍脖上有個豁口.兔子影子在豁口一晃,鷹和我都看見了,一挺身,鷹飛過了圍脖。往東追下去,有間草房。兔子在前,緊迫是鷹,隨後是我.走馬燈似的圍著草房轉。兔子一看大勢不好,一個拉抽屜,縮頭一轉.又往東一長,進了菠菜地。一畦畦的菠菜,夾著風障,向前傾斜離地面約60米。兔子緊貼著它,一縱一縱地跑。鷹不捨在風障上跟著飛,卻又因有風障而無法抓住。老菜農看見了,扯開嗓子嘁:“放鷹的瞧道兒呀!別睬了我的菠菜呀!”這一喊不打緊,不開眼的四眼大黑狗從玉米地裡跳下來,加入戰團。兔了跑到風障點,然後順著澆水的干壟溝跑,鷹斜身,一爪抓頭一爪撩上它的後腿。但兔子大,不回頭,爪子倒不上去,被兔子拉著往前跑。這時人已趕到,我看得真切,揀丁塊黃土疙瘩對準了狗腮幫子就是一下,打得它嗷嗷直叫。鷹怕狗,一鬆勁,兔子又開了。鷹一下上了 樹。我掏出羊肉剛要往下叫,鷹看兔子又追下去了。這回離開了菜園子,進人人家場院的籬笆柵。它還是貼著跑,鷹跟著飛。眨眼來到場院盡頭籬笆處。兔子使足了 勁,想要躥越而過。好鷹好像知道兔子要幹什麼,不再粘著它了。突地翻身人空,起來一兩丈高,兩翅一夾尾巴朝天,閃電般地俯衝下來。兔子往上跑鷹向下落,兩個碰個正著,滾作了一同。人慌忙趕到,氣喘不過來,一手把住兔子後腿:一屁股坐在地上,連邊上有位摘棉花的老太太都沒有看到,差一點坐在人家的三寸金蓮上。上面說的正是所謂桃尖尾鷹哨”的逮法。“兔起鶻落”,剎那間即使有再好的相機在手也很難將它拍下來。好在有一幅古畫可以作為插圖,那就是宋趙子厚的《卉禽獸圖》。
不要以為鷹總是勝利者。我遇到一個六斤的老貓,鷹撩上襠而未能箍上嘴,兔子拉進荊棘。鷹張著膀子,翅膀被刺剮壞了,胸脯還扎出了血,兔子終於跑了。最厲害的兔子能回頭等著鷹,待到來突然躍起猛撞,使鷹嗉受傷。 《肉攫部》在列舉鷹病中就有“兔踏傷”一種。榮三告訴我過去南苑有一隻老兔子撞壞了三四架鷹,誰要去那裡都存有戒心。後來一架老破花加兩杆槍才除了此害,稱一稱重達七斤,為前所未有。下雪放鷹別有一番情趣,空氣清新,皚皚白雪,看雪景加逛圍,神仙都不換。地上有雪,找貓特別容易,腳印子一對一對,小桃兒似的清清楚楚印在雪上。貓在雪中趴“臥於”之前,總要遠遠跳一下才臥下。因此當追踪貓腳印到忽然沒有的時候,正是離它不遠了。遺憾的是下雪天不能都放,鷹在雪地上滾撲,翅膀一濕,只好收圍了。我借錢才買到的白鷹就是在一個下雪天放丟的。老玩家都笑我,下雪放白鷹,真是“找丟”!白鷹的本領不大,幾把沒有抓住,越逮越遠,接著雪越下越大,以致白茫茫無處追尋。後來我聽到動物學家說,異常的白色動物屬於“白化體”,乃畸形變態, 故多低能。窩侯爺也聽老一輩說過,“白鷹只是玩個'名兒',論本領比一般的鷹軟而無力”,只是物以稀為貴而已。
放鷹最怕刮大風,只好休息。兔子能辨風向,總是頂著風跑。它俯身擦著地皮,所以不甚費力。而鷹在空中張著翅膀,好像帆船想要逆風而行,是不可能前進的。
按照清末的規矩,臘月初八那一天,養家集中到南苑放“臘八圍”。這一天抓到的兔子要一律無償的交給藥舖配製“兔腦丸”。這是一種婦科的良藥,據說有催生的作用。說起來此為公益義舉,無形中卻成了養家比武的口子,人要顯人的本領,鷹要顯鷹的威風。 “是騾子是馬,拉 出來溜溜”。很遺憾我沒趕上當年的盛況。
五、籠鷹
中秋以後到隆冬,是放鷹的季節,最晚可放到來年早春。此後須將鷹放進一具大籠子,在人工飼養下,脫換羽毛, 長出新生的鉤鱗和利爪,秋天又可以下地捕兔。這就是所謂的“籠鷹”。鷹在籠中長達半年以上,須精心照管,天天用小鷹抓鳥雀,為它打活食,有時還須餵雞和鴿子。每年養的鷹到不了入籠已經出了毛病、逃跑、病死皆有之。有的本領一般,覺得不值得下大功夫籠它,飽食幾天之後,放它飛回山林。只有鷹的性情、本領都好,捨不得放掉,才不辭辛苦,甘願費時費事把它籠起來。
我必須聲明沒有籠過鷹,只向三位老養家詢問過,他們是榮三、窩侯爺、潘老伯。潘翁除善養鷹外,更以能訓練比麻雀略大的山胡伯喇捉麻雀聞名。久居崇文門外白橋,受到玩鳥家的尊重,是一位人物。只不過感到談大鷹而不及籠鷹,未免有些欠缺,故就所聞,記之於下。因非 親身經歷,難免有誤。
籠鷹始於何時,有待考證,至唐則十分盛行,有文獻可證。如張莒有《放籠鷹賦》,柳宗元有《籠鷹詞》,白居易有“十月出籠”,王建有“內鷹籠脫解紅絛”詩句等等,不勝枚舉,而《酉陽雜俎.肉攫部》言之尤詳:
鷹四月一日停放,五月上旬拔毛入籠。拔毛先從頭起,必於平旦過頂,至伏鶉則止。從頸下過毛,至尾則止。尾根下毛名毛。其背毛併兩翅大翎覆翮及尾毛十二根等並拔之,兩翅大毛合十四枝,覆翮翎亦四十四枝。八月中旬出籠。再看該《部》三十七條中有十七條講到鷹退毛後花色紋理的變化,這些都是逐年籠鷹後才能獲得的結果。我們相信唐代養鷹、籠鷹之盛遠遠超過本世紀初的北京。
北京籠鷹,在向陽的地方用竹竿扎一間似小屋的籠子,名曰“柵子”。載兩顆柳樹, 上面架一根橫槓,槓上捆青篙或稻草,需要經常更換,尤其在長出新趾爪的時候,必須要保護爪子的尖銳。潘老翁則主張砍粗細合適的柳樹做槓,一端套一個裝有泥土的簸箕,不斷澆水,使皮色長青並萌發枝椏,具有活木之氣,謂優於枯木的槓。柵子內必須放水盆,盛清泉供鷹應用並洗澡。
鷹三月停放,即可入籠,隨即減少食量,使其清瘦,至夏至前後拔毛。如不減食量,則肉滿皮緊,拔毛疼痛,竟致死亡。德勝門的養家恩三有兩次籠鷹拔毛後死去,窩侯爺認為是未減肥之過。北京籠鷹只拔小毛,從頭頂及頷開始,順著往下拔,至腰部而止。底層不動。膀翎及尾 翎均不拔。此與《肉攫部》稱“併兩翅大翎覆翮及尾毛十二根等並拔之”大異。我對此表示懷疑。或大翎可拔,須分若干次進行,但《肉攫部》未交待清楚。總之,尚未聽北京養家說過翅尾大翎可以一次拔完。可能為古人所誤,慎之慎之。
四、 放鷹
本節將使用一個前面沒有用過的名詞——“貓”。貓者,野兔也。北京習慣稱野兔曰“貓”或“野貓”,尤其在出獵的時候。在某些場合,如下地放鷹,不使用這一名詞,就好像脫離了實際生活而感到十分彆扭。
被鷹從“安鷹”說起。這是野鷹經過馴養,第一遭下地捉兔,以兩三人為宜,多了鷹會害怕,術語曰“臊”。更因人多蹚地面積大,貓起腳遠,新鷹體弱,力不能勝。故只盼運氣好。遇上個“腳踢球”(詳後),不太費勁就順順噹噹把鷹安上。
放鷹,尤其是安鷹,宜在樹木不多,人家稀少的平原。平原一望無際,視野丌闊。樹木少,兔子無處藏身;人家稀,免得狗來搗亂。一壟一壟的麥苗,生地夾著熟地(莊稼已收並經犁耙過的為熟地,未經犁耙的為生地),是放鷹的好去處。北京養家流傳著不少口頭語:“兩熟夾一生,貓兒在當中”,“兩生夾一熟兔子在當頭”,是說未經整過的地容易找到食韶,所以兔子愛呆。 “拐彎抹角兒,地頭地腦兒”,是說越是不起服兒的地方越可能隱藏著兔子。 “和尚不離廟,兔子不離道”語似費解,因道多行人。但事實確實這樣。山地上松,兔了跑起來費力。道路地而硬而平,蹬得上勁,它能跑得快。這些口頭語是養家的經驗總結。
鷹安上之後,每天出獵,待見過七八個貓,吃到了活食,體力有所恢復,本領漸能施展,和人也有了些默契,行話叫“鷹放溜了”,下地就“人多為好了。
我在高中讀書時,鷹始終沒有放痛快過。家住城裡.好容易盼到一個星期天,清晨出城,下地已過中午,掌燈後才回來,時間大半耗費在路上。待上燕京大學,卻有了特殊的放鷹條件。我住在東門外一個二十多畝的園子中,出門就放鷹,週末不用說,平常下午沒有課也可以去, 加上逃學曠課,每週都可以去上兩三次,真是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時值冬閑,鄰近的老鄉們都愛看放鷹。成府的吳老頭兒,西村的常六,藍旗營的禿兒、大牛子,還有五六個十四五歲的毛孩子,湊就是十來個個人。中午前後,他們已吃過午飯,各自拿著柳木桿或荊條棍,到園子等候。只等我和榮三準備齊全,說一聲“走”。我舉著鷹,穿著打扮和熬鷹時差不多,只加上一副鹿皮套褲。榮三挎上水壺,背上貓兜子,裡面裝著水瓢和白菜葉包好的羊肉和麻軸。
凡是跟我們走的,不論老少,一不求財,二不問喜,只為了玩,肯追肯跑,真賣力氣。收圍後各自回家吃晚飯.送 他們兔子也不要。頂多隔上五六天,弄幾斤棒子麵。柴鍋貼餅子,燉一大鍋貓肉,又爛又香,大家坐在花洞子前捲起的蒲席上,大筷子吃貓肉,餅子焦疙渣咬得出聲兒,直解饞。有人連餅子也不擾,自帶窩頭或饅頭。
下地後總是一字兒排開、每人相隔約兩丈遠。我舉鷹在中間,稍稍落後,成一個倒人字。為的是貓被任何人蹚出來,鷹都看得見。舉鷹看似密易,也須練個三年五載。因兔子潛伏田野,不知何時何地會跳出來。一剎那間,鷹已搶下胳膊去。舉者必須眼快手疾,心應眼,手應心,鷹在套袖上一蹬,胳膊必須向外一挺,為它添加勁勢,還要高聲報出一聲“貓”,讓人家都知道。倘若稍稍一愣,手指未及時鬆開兩開,等於已經把鷹扥(讀den)住了才撒手,鷹必然摔在地上,行話叫“放垂頭”。鷹從地上再飛起,兔子已經竄出去四五十丈了。出圍的都是自家人還好,要是被別的養家看見,傳出去不光彩,說什麼:“別瞧某某玩了幾年鷹,還盡放垂頭呢!”冉說手太鬆也不行。田野裡有一種落地萬落樹的鳥叫“鵝鷯兒”,和上池色,大小近似鵪鶉。正當你一心一意以為有兔子跳出來,忽有鵝鷯兒飛起,眼前黑影兒一晃,心砰然一跳,加上鷹一搶,不由地把鷹撒了手。如再說報出聲“貓”,又不免要落話把兒了。
放鷹有意思,刺激性強,百放不厭,是極好的運動,對鍛煉身體大有好處。我現在已過七十九歲生日,趕公共汽車還能跑幾步,按煤氣還能騎自行車馱,都受益於獾狗大鷹。
下地只要一撒鷹,就是鷹追兔子人追鷹,有時要跑二三里,管它荊棵子剮不剮人,玉米渣子札不紮腳,都一沖而過。跑得氣呼呼,只覺得兩耳上風,鼻端出火.汗濕衣襟。地形隨時有變化,上坡下坎,邁壟越溝,環繞墳場,出入樹林踏泥涉水,蹈雪履冰,不勝備述。狡兔利用一切地形和風向來脫胎,大鷹則施展各種技能來搏擊,時時有變,回回不同,很少是過去的又一也重複,有意思也就在這裡。如果以為放鷹還不就是伸開爪子抓兔子,一把就抓住,未免想得太簡單了。真是這樣,也就沒意思了。下面記幾次放鷹的實況:
先說 “腳踢球“。原來兔子夜間在地裡覓食,白天就刨一個小坑臥下,名叫“臥子“。坑並不深.背 脊露在外面。頭前上高一些。可以遮住頭及雙耳,名叫“隱頭土”。它皮色和上地完全一樣,很難察覺。往往是放鷹人走近,快踩上它了還未發現,而兔子以為人已找到它頭上。再也呆不住了,才一躍而起。這時胳膊上的鷹一下子搶下去,兔子尚未伸開腰,鷹已經砸到它身上,翻滾在塵埃。因兔子彷彿是被人一腳踢出來的,故曰“腳踢球”。這使我想起盛夏雨後.站在屋簷下看滴溜。一滴雨水從瓦壟掉下米,還未到地,下一滴又下來了,兩滴差不多同時著地,鷹的這種迅疾準的動作,真是扣人心弦,使我對古人所說的“兔起鶻落”有進一步的體會。當然以上云云,只有放溜了的鷹才能行。安鷹時遇見“腳踢球”,雖能扒住,但不會有如此精形的表演的。
要是兔子起腳遠一些,鷹就要花些力氣了。只看它颼颼地擦地飛去,翅膀緊扇幾下忽然不動了,名叫“掐葫蘆”,可是身子還在空中很快飄著。等它再緊扇時,已來到兔子的上空。猛然一斜.側身而下,塵土起了個旋儿,卻並未抓到。原來兔子停止前進,就地轉了一個圈兒,名叫“劃魂兒”,接著開腿又跑。鷹撲個空,起來再追。兔子索性放慢了速度,不是轉彎就是後退,名叫”拉抽屜。看吧,鷹上下翻飛,兔子騰挪躲閃,真使人眼花繚亂。 人迫近了,兔子不敢再耍花招,連忙穿向人行道,想揚長而去。人道雖然跑得快,可是鷹更快,眼看它在兔子後腿猛然一檬,掃屁股撒起一尺多高,拿了一個大頂。 落下來時,另一隻利爪已把兔嘴箍住。這一手名叫“撩襠箍嘴”。兔子被彎成了弓形,後腿登起,插在鷹膀子裡。名叫“插旗”(單腿日“單插旗”,雙腿日“雙插旗”).別住了,鷹和免子都動彈不得。這時兔子出了聲,呱呱地叫,說明它已逃脫無望。人趕到了,抓住兔子腿,鷹迅速地把撩襠的爪子倒到兔子頭上,尚未丌始撕啄,已經是滿嘴兔子毛了。
如果兔子在遠處跑過,名叫“跑荒貓”:鷹照樣要搶下胳膊去抓。這時是否撒鷹,全憑架鷹人做主。一是估量鷹的體力;二看地形好壞,天時早晚;三看人是否跑得動、追得上。不消說,撒手就要跑上三五里,可能還逮不著。有時出圍腳背(不順利之意),大都沒有蹚起貓來,好容易碰見一個跑荒的,怎肯放過?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人沒有跟上,不是找不到鷹,就是逮著貓又被狗沖開了,甚致連鷹帶貓被人揀走。架鷹人要在剎那間作出正確決定,並不容易,全靠經驗閱歷。也有“鷹高人膽大”,跑荒貓照放不誤。本世紀初榮三舉著一架大青鷹在楊村一帶出圍,地勢寥廓,鷹的能耐又特別好,多遠的貓也撒手。不但沒有丟鷹,而且十做九不空。
往往田野中間有一大片荒草,二三尺高,赭黃色,黃得埕紅,夾著獲子和枳帶棵,名叫“黃片草”,這是兔子喜歡藏身的地方。到這裡才顯出鹿皮套褲的優越性,枳荊剮上一道白印,扎不透,劃不破,可以放心在裡面蹚。在此舉鷹,要高高擎起,貓從哪裡出現,鷹都看得見。兔子決不肯輕易跑出去,老在草里穿來穿去。鷹在草上搧著翅,低著頭,隨著免子轉。忽然到了一個草稀的地方,鷹猛然撲下來,抓著不用說,抓不著,兔子便溜之大吉。鷹在草中,兩爪還緊緊抓著乾草,瞪著眼睛發楞,滿以為兔子已在它掌握之中。鷹也有被兔了誆了的時候。
鷹放溜了,帶樹林的墳圈子也不在話下。在搜索林子之前,必須先相一相地勢,哪一方向開闊人家少,舉鷹人就在那一邊等候。餘下的人都進樹林,排開向舉鷹的一而推進。一邊打草,一邊“唰呼”“列呼”地喊。舉鷹人要側著身,解開棉襖大襟的釦子,拿出叭蠟廟費德公的架式,左手提著衣襟,將鷹遮件,給兔子讓開出路。林子里報了“貓”,先不撒手鷹, 要等兔子鑽出來而且跑出一段才放下衣襟,挺胸脯,伸胳膊,讓鷹追下去。
狡猾的兔子有時硬是不出林子,出來了還是繞道回去。鷹粘著它不捨,追進了林子,是否能抓著不敢說,可是有看頭。翅膀時張時抿,飛行忽正忽斜,在樹空當中穿來穿去。老友吳老頭會說:“真好看呀,活賽過大蝴蝶兒呀!”
遇見上述情況,窩侯爺會不斷念道他養過的一架豆黃鷹,在八寶山松樹林(當時尚無公墓)出圍,兔子在樹底下轉,鷹在樹梢上飛,一連砸下來七次,終於把兔子抓住。他說這叫“盤著逮”,和桃尖尾的犯哨又不相同,而與兔鶻的逮法相似。求之於大鷹真是百年不遇,千架難逢。
放鷹放到跑荒貓敢撒手,密樹林敢進去,就告認識到訓練“叫悶拳”和系銅鈴的必要性了。“悶”就是看不見的意思。鷹放溜了,餵晚食時正好訓練一次。其法是不使鷹見人,只讓聽到叫鷹人的聲音,自動地飛起來找人,落到叫鷹人的胳膊上,然後餵牠一頓。訓練時舉鷹人和叫鷹人隔著一個墳頭或土坡,或在林內,一在林外,誰也看不到誰。待喊出“嘿”、“嘿”幾聲,鷹即尋聲而至。練好後,如追鷹未能跟上,一時不知它在何處,憑這幾聲喊叫也能把它叫回來。
系鈐是將一塊象牙或獸骨製成的葫蘆形鏤空墊板連同一枚有舌銅鈴拴在鷹尾正中的兩根尾翎上。拴法用引線穿縫打結,和給鴿子縫哨尾子相似。但須注意其高低尺寸。過高鈴能磨傷鷹尾皮肉,過低又因下墜而影響飛行速度。銅鈴和堅硬的骨質顰板接觸,輕輕一動,即清越有聲, 而且達遠,自與墊在茸軟的羽毛上效果不同。有此設施,看不見鷹可聽到鷹,幾次放遠了,鷹在黃片草中攫兔飽餐,全仗鈴聲才把鷹找到。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清華園北大石橋靠近圓明園放鷹,那一帶有不少菜園子,地勢不好,貓卻不少。順著河邊一大片棉花地,我們五個人,勉強排過來,每人相隔三丈,東西兩邊距地頭還有好幾丈遠。兔子真鬼,擦著東邊往北溜了出去。鷹看見了,我卻連影兒也不知道。直等鷹使勁向下搶,我才看見一道子白,進了墳圈子。我把鷹拉回到胳膊上,站住了腳,用手一指,常五、大牛子點了點頭,彎著腰,放輕腳步,悄悄著前進,往北兜墳圈子,好讓兔子往南跑,豈不就離鷹近了。誰知墳圈子無樹也無草,藏不住身,沒有等到有人抄後路,兔子已經開腿跑了。墳圈子圍脖上有個豁口.兔子影子在豁口一晃,鷹和我都看見了,一挺身,鷹飛過了圍脖。往東追下去,有間草房。兔子在前,緊迫是鷹,隨後是我.走馬燈似的圍著草房轉。兔子一看大勢不好,一個拉抽屜,縮頭一轉.又往東一長,進了菠菜地。一畦畦的菠菜,夾著風障,向前傾斜離地面約60米。兔子緊貼著它,一縱一縱地跑。鷹不捨在風障上跟著飛,卻又因有風障而無法抓住。老菜農看見了,扯開嗓子嘁:“放鷹的瞧道兒呀!別睬了我的菠菜呀!”這一喊不打緊,不開眼的四眼大黑狗從玉米地裡跳下來,加入戰團。兔了跑到風障點,然後順著澆水的干壟溝跑,鷹斜身,一爪抓頭一爪撩上它的後腿。但兔子大,不回頭,爪子倒不上去,被兔子拉著往前跑。這時人已趕到,我看得真切,揀丁塊黃土疙瘩對準了狗腮幫子就是一下,打得它嗷嗷直叫。鷹怕狗,一鬆勁,兔子又開了。鷹一下上了 樹。我掏出羊肉剛要往下叫,鷹看兔子又追下去了。這回離開了菜園子,進人人家場院的籬笆柵。它還是貼著跑,鷹跟著飛。眨眼來到場院盡頭籬笆處。兔子使足了 勁,想要躥越而過。好鷹好像知道兔子要幹什麼,不再粘著它了。突地翻身人空,起來一兩丈高,兩翅一夾尾巴朝天,閃電般地俯衝下來。兔子往上跑鷹向下落,兩個碰個正著,滾作了一同。人慌忙趕到,氣喘不過來,一手把住兔子後腿:一屁股坐在地上,連邊上有位摘棉花的老太太都沒有看到,差一點坐在人家的三寸金蓮上。上面說的正是所謂桃尖尾鷹哨”的逮法。“兔起鶻落”,剎那間即使有再好的相機在手也很難將它拍下來。好在有一幅古畫可以作為插圖,那就是宋趙子厚的《卉禽獸圖》。
不要以為鷹總是勝利者。我遇到一個六斤的老貓,鷹撩上襠而未能箍上嘴,兔子拉進荊棘。鷹張著膀子,翅膀被刺剮壞了,胸脯還扎出了血,兔子終於跑了。最厲害的兔子能回頭等著鷹,待到來突然躍起猛撞,使鷹嗉受傷。 《肉攫部》在列舉鷹病中就有“兔踏傷”一種。榮三告訴我過去南苑有一隻老兔子撞壞了三四架鷹,誰要去那裡都存有戒心。後來一架老破花加兩杆槍才除了此害,稱一稱重達七斤,為前所未有。下雪放鷹別有一番情趣,空氣清新,皚皚白雪,看雪景加逛圍,神仙都不換。地上有雪,找貓特別容易,腳印子一對一對,小桃兒似的清清楚楚印在雪上。貓在雪中趴“臥於”之前,總要遠遠跳一下才臥下。因此當追踪貓腳印到忽然沒有的時候,正是離它不遠了。遺憾的是下雪天不能都放,鷹在雪地上滾撲,翅膀一濕,只好收圍了。我借錢才買到的白鷹就是在一個下雪天放丟的。老玩家都笑我,下雪放白鷹,真是“找丟”!白鷹的本領不大,幾把沒有抓住,越逮越遠,接著雪越下越大,以致白茫茫無處追尋。後來我聽到動物學家說,異常的白色動物屬於“白化體”,乃畸形變態, 故多低能。窩侯爺也聽老一輩說過,“白鷹只是玩個'名兒',論本領比一般的鷹軟而無力”,只是物以稀為貴而已。
放鷹最怕刮大風,只好休息。兔子能辨風向,總是頂著風跑。它俯身擦著地皮,所以不甚費力。而鷹在空中張著翅膀,好像帆船想要逆風而行,是不可能前進的。
按照清末的規矩,臘月初八那一天,養家集中到南苑放“臘八圍”。這一天抓到的兔子要一律無償的交給藥舖配製“兔腦丸”。這是一種婦科的良藥,據說有催生的作用。說起來此為公益義舉,無形中卻成了養家比武的口子,人要顯人的本領,鷹要顯鷹的威風。 “是騾子是馬,拉 出來溜溜”。很遺憾我沒趕上當年的盛況。
五、籠鷹
中秋以後到隆冬,是放鷹的季節,最晚可放到來年早春。此後須將鷹放進一具大籠子,在人工飼養下,脫換羽毛, 長出新生的鉤鱗和利爪,秋天又可以下地捕兔。這就是所謂的“籠鷹”。鷹在籠中長達半年以上,須精心照管,天天用小鷹抓鳥雀,為它打活食,有時還須餵雞和鴿子。每年養的鷹到不了入籠已經出了毛病、逃跑、病死皆有之。有的本領一般,覺得不值得下大功夫籠它,飽食幾天之後,放它飛回山林。只有鷹的性情、本領都好,捨不得放掉,才不辭辛苦,甘願費時費事把它籠起來。
我必須聲明沒有籠過鷹,只向三位老養家詢問過,他們是榮三、窩侯爺、潘老伯。潘翁除善養鷹外,更以能訓練比麻雀略大的山胡伯喇捉麻雀聞名。久居崇文門外白橋,受到玩鳥家的尊重,是一位人物。只不過感到談大鷹而不及籠鷹,未免有些欠缺,故就所聞,記之於下。因非 親身經歷,難免有誤。
籠鷹始於何時,有待考證,至唐則十分盛行,有文獻可證。如張莒有《放籠鷹賦》,柳宗元有《籠鷹詞》,白居易有“十月出籠”,王建有“內鷹籠脫解紅絛”詩句等等,不勝枚舉,而《酉陽雜俎.肉攫部》言之尤詳:
鷹四月一日停放,五月上旬拔毛入籠。拔毛先從頭起,必於平旦過頂,至伏鶉則止。從頸下過毛,至尾則止。尾根下毛名毛。其背毛併兩翅大翎覆翮及尾毛十二根等並拔之,兩翅大毛合十四枝,覆翮翎亦四十四枝。八月中旬出籠。再看該《部》三十七條中有十七條講到鷹退毛後花色紋理的變化,這些都是逐年籠鷹後才能獲得的結果。我們相信唐代養鷹、籠鷹之盛遠遠超過本世紀初的北京。
北京籠鷹,在向陽的地方用竹竿扎一間似小屋的籠子,名曰“柵子”。載兩顆柳樹, 上面架一根橫槓,槓上捆青篙或稻草,需要經常更換,尤其在長出新趾爪的時候,必須要保護爪子的尖銳。潘老翁則主張砍粗細合適的柳樹做槓,一端套一個裝有泥土的簸箕,不斷澆水,使皮色長青並萌發枝椏,具有活木之氣,謂優於枯木的槓。柵子內必須放水盆,盛清泉供鷹應用並洗澡。
鷹三月停放,即可入籠,隨即減少食量,使其清瘦,至夏至前後拔毛。如不減食量,則肉滿皮緊,拔毛疼痛,竟致死亡。德勝門的養家恩三有兩次籠鷹拔毛後死去,窩侯爺認為是未減肥之過。北京籠鷹只拔小毛,從頭頂及頷開始,順著往下拔,至腰部而止。底層不動。膀翎及尾 翎均不拔。此與《肉攫部》稱“併兩翅大翎覆翮及尾毛十二根等並拔之”大異。我對此表示懷疑。或大翎可拔,須分若干次進行,但《肉攫部》未交待清楚。總之,尚未聽北京養家說過翅尾大翎可以一次拔完。可能為古人所誤,慎之慎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