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背負式攝影機拍攝獵鴉畫面。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世界鷹獵系列---印度-巴基斯坦
2011/03/19 01:24
Falconry i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culture of the Indus Valley civilisation and to this day it has been kept alive by a small but dwindling band of die hard enthusiasts. Sadly, successive governments has done little to preserve, let alone promote, this integral part of our culture. Ironically, the same officialdom has bent over backwards to facilitate falconry by foreigners from the at the expense of the rights of the local falconers. The people and the sport that you see in this video might disappear into oblivion in your own lifetime. They are the last flickers of light from a dying star.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Grey Francolin Hunting
Shikar tour with friends. venue is Humak village near Attock city.
21th November 2009
Ali Imran
Wah Cantt
Pakistan
hawking in punjab province of pakistan with male goshawk 2 years old
dabu the dog and jura at there best
hunting with adult goshawk
catching pigeons with turumti
me casting turumti and hunting sparrows
Me,my mentor and his friend hunting lapwings with Spar
This is a segment from the film Life with an Indian Prince. In 1939 two young Americans traveled to India to experience the falconry practices of Indian royalty and to photograph and film wildlife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In addition to hunting with birds of prey, members of the royal party used to hunt with cheetahs. This sport and way of life has disappeared into history. This rare footage is quite unique, and most probably the only of its kind.
世界鷹獵系列---匈牙利
2011/03/09 12:21
接下來介紹的匈牙利也是中歐國家;但他們的民族文化組成卻和其他歐洲國家大異其趣。匈牙利主要為馬扎爾人,是由高加索以東搬遷到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西南的多瑙河盆地的中亞遊牧民族和當地斯拉夫族,日耳曼族和凱爾特族混血的後代。使用的是中亞的烏戈爾語系,和其他歐洲民族的印歐語系並無關聯。他們常自稱是匈奴的後代,但中國漢代的匈奴到底有沒有到達歐洲到現在還是史學上不解之迷。
由於草原上的基因,他們對於鷹獵還是非常熱衷。他們的鷹獵管理制度和捷克-斯洛伐克類似,也是要考獵人和鷹獵兩種考試才能獲得圈養繁殖的猛禽個體做為鷹獵之用。
匈牙利鷹獵
匈牙利威斯拉獵犬(Vizsla)和隼盤獵
匈牙利每年都主辦國際鷹獵節邀請全歐鷹師共襄盛舉
隼盤獵
鷹獵示範
世界鷹獵系列---捷克與斯洛伐克
2011/03/09 08:50
在介紹了德國之後,我們再介紹兩個中歐的鷹獵大國捷克與斯洛伐克。由於捷克與斯洛伐克在1993年之前原為同一社會主義國家,又同為西斯拉夫族,所以語言文化非常類似,不過捷克種族上有相當比例的德裔,所以和德意志民族也有許多相近之處。
我們在印象中想到用金雕放鷹,總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中亞草原,但中歐幾個國家也是對金雕有相當的鑽研,相對於獵狼的中亞民族,中歐金雕狩是以麃子這種小型鹿類為主。
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共產國家時代的1967年就成立的鷹獵俱樂部,並由俱樂部代政府管理鷹師的資格。和德國一樣,鷹獵是附屬於狩獵俱樂部的一個分支,要成為鷹師必須先通過一般獵人考試,再通過俱樂部的考試。目前這兩個國家只能養圈養繁殖的猛禽個體。
捷克與斯洛伐克鷹獵俱樂部在1993年跟著兩國的分離而分家,但仍合辦許多鷹獵活動,所以再此就一併介紹。
在Franzensbad市的一次聚會。
在斯洛伐克的一次雕友聚會。
在斯洛伐克的一次 隼盤獵。
世界鷹獵系列---德國
2011/03/04 14:13
看過兩個中亞的突厥鷹獵文化,我們向西飛過高加索山和伏加爾河,到中歐的德國;看看這個歐陸最大的鷹獵大國。德國狩獵文化還是秉承著傳統的社交禮儀,除了必須通過狩獵和鷹獵考試外,由於歐陸土地私有制的傳統,必需取得土地狩獵權的許可才可放鷹。他和美洲比較相似的是,除圈養繁殖的鷹外,和外來非保育種猛禽外,原生的蒼鷹是可以野採的。
德國鷹獵文化獵法非常多樣,雕,隼,鷹,鵟的應用具備。
底下,我們就看看一些歐陸德國傳統的鷹獵片段吧!
德國鷹獵會 (Deutschen Falken-Ordens) 2009國際獵鷹節
最傳統的放隼獵法就是拳獵,讓隼直接飛向獵物,而中華鷹獵文化中,古稱的海青則是此中的佼佼者,獵飛禽的盤飛,獵走獸的死腳都是無出其右。
隼盤獵則是歐洲在封建制度瓦解後,訓練隼在高空等待,讓指向犬標定獵鳥(雉,鷓鴣,鵪鶉,蓁雞)或水禽(雁,鴨)後再俯衝撞擊獵物所創的新獵法。
歐洲特有的放蒼鷹捕兔獵法,用貂將洞中的野兔趕出。
世界鷹獵系列---哈薩克
2011/02/20 05:47
這次我想呈現的是另一個中亞民族--哈薩克族。哈薩克族和前面談到的吉爾吉斯一樣都屬信伊斯蘭教的突厥民族。他們算是突厥民族中分佈最廣的一支,除中亞最大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外,也分佈於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和中國新疆西部和其他中亞各共和國中。
在前蘇聯各共和國的哈薩克族由於長期受到帝俄和俄共的壓迫,文化保存反而沒有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地區來得完整。只有新疆西部的哈薩克族還保持阿拉伯文書寫的傳統,而沒有使用俄文的希臘字母。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哈薩克族都還騎乘蒙馬,會用角弓,雕獵文化還非常完整。
而原來草原上射獵,鷹獵最盛行的蒙古族在元代改信藏傳佛教後,狩獵為生,為戲的各種文化傳統千百年間已消失迨盡。
底下的影片都是以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哈薩克族為主......
荷蘭記錄片Nomads Life : Eagle Hunter特集-- 外蒙阿爾泰山的哈薩克族在前蘇聯各共和國的哈薩克族由於長期受到帝俄和俄共的壓迫,文化保存反而沒有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地區來得完整。只有新疆西部的哈薩克族還保持阿拉伯文書寫的傳統,而沒有使用俄文的希臘字母。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哈薩克族都還騎乘蒙馬,會用角弓,雕獵文化還非常完整。
而原來草原上射獵,鷹獵最盛行的蒙古族在元代改信藏傳佛教後,狩獵為生,為戲的各種文化傳統千百年間已消失迨盡。
底下的影片都是以外蒙西部的阿爾泰山哈薩克族為主......
美國幻燈片--外蒙阿爾泰山的哈薩克族
德國劇情/記錄片--外蒙阿爾泰山的哈薩克族
德國記錄片--外蒙阿爾泰山的哈薩克族
BBC Human Planet--外蒙阿爾泰山Bayan Olgii 地區的哈薩克族
外蒙阿爾泰山Bayan Olgii 地區的哈薩克族鷹獵節
世界鷹獵系列---吉爾吉斯
2011/02/19 13:55
中亞草原是各界公認鷹獵的起源地,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我們世界鷹獵文化巡禮之旅吧!
草原上一切都是以生存為目的,文化也就是從人們胼手胝足,腳踏實地的生產方式中產生,一旦文化進了博物館或文化中心,那就成了文物和藝術表演了.....
草原上,人,馬,犬,鷹的關係早在羊,牛,駱駝之前就已糾纏不清,他不是請客吃飯,一切都是血肉模糊,生命就從另一個生物的死亡開始了......
金雕,台幹獵犬(吉爾吉斯版的阿富汗獵犬),蒼鷹,獵隼和人馬,成為獵物的獵人--狼和狐在片中交織成為生命的悲愴曲....
草原上一切都是以生存為目的,文化也就是從人們胼手胝足,腳踏實地的生產方式中產生,一旦文化進了博物館或文化中心,那就成了文物和藝術表演了.....
草原上,人,馬,犬,鷹的關係早在羊,牛,駱駝之前就已糾纏不清,他不是請客吃飯,一切都是血肉模糊,生命就從另一個生物的死亡開始了......
金雕,台幹獵犬(吉爾吉斯版的阿富汗獵犬),蒼鷹,獵隼和人馬,成為獵物的獵人--狼和狐在片中交織成為生命的悲愴曲....
馴鷹人 (引用)
2010/12/02 14:48
2010/08/28 09:03
馴鷹人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記憶卻依然清晰
從士林的河道堤岸步行至芝山岩
途中堤岸邊有位年青人
戴著皮手套的手上停著一隻鷹
ㄚ貴好奇的停下腳步
觀看他讓鷹從手上飛去
吹哨音又飛回
然後從掛在腰部的小皮桶中拿肉餵食牠
原來他在馴鷹
當時ㄚ貴帶著645中型片幅相機
機動性不高
而且處於逆光狀態
邊跟他搭訕聊天
順手按了兩次快門拍了兩張照片
當陌生人面對鏡頭時
總會有抗拒及不自然的表情
其實我們攝影者舉起相機
任意對準他人拍攝
是否尊重他人是值得探討的
但無奈人又是那麼常被拍攝的主題
所以對陌生人拍照
如能事先溝通
取得同意再行拍攝才是上策
卻又失掉了SNAP照片
的自然特質
事後這底片沖洗出來
當然如意料中逆光環境下不盡理想
人物臉部偏暗天空一片白
如果臉部正確曝光
則天空及背景層次更是盡失
所以折衷暗部亮部各犧牲一點
印放照片時運用暗房技巧
局部加減光
洗出一張稍為滿意的照片
雖仍未臻理想
但此照片仍有可看之處
戴著帽子的年青人帽前繡著鷹的圖案
與其皮手套手上站立的鷹
雖然帽沿遮擋了眼神
仍然可以顯露他對鷹喜愛的神情
腰部S腰帶掛著的皮筒裡裝著鷹喜愛吃的肉
坐在河邊水泥護堤
享受他美好的嗜好
一張並非完美的照片
事隔多年翻閱時仍難掩心中對它的
喜愛 回味 珍惜
攝影者除了攝影之外
也要培養自己對一張照片優缺點的判斷
影像解讀的能力
這是有相當難度的
必然是需要長時間的養成
這也是攝影人
非常重要的課題
剛好看到一位老友多年前不經意被拍的照片,想起那年少輕狂的過往,頗有白頭宮女話唐明盛世的感觸...........
原文因台灣雅虎終止部落格服務已不存在
“鷹獵”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11/18 23:29
肯亞耐洛比- 今天(11/16/2010),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將鷹獵正式列入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文化名單。
這是教科文組織公約史上最大的提名案,由十一個國家提出,這包括:比利時,捷克共和國,法國,韓國,蒙古, 摩洛哥,卡達,沙特阿拉伯,西班牙,敘利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龐大的提名案是由阿布達比文化和遺產管理局協調領導,教科文組織的官員的題詞中寫道:“...這是一個國家間合作的傑出範例”。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向主管機關宣告,鷹獵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文化項目,應該由禁止轉向有效管理和輔導。再來就靠鷹友自己努力爭取了。
可惜的是;臺灣自稱繼承正統中華文化,所以應該是鷹獵歷史大國,甚至在大陸目前仍有著最大鷹獵人口,兩岸政府卻缺席這項提名盛事,連我們的鄰居韓國都是提名國,再來可能會變成中華鷹獵源自韓國,我們能不汗顏嗎?
我想鷹獵不只是個人的樂趣,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多少文章詩歌,多少和平戰爭都因此而起,那些鷹獵文化傳自中國的國家都視鷹獵文化如珍寶,我們卻只能躲在下水溝中自卑自憐。今天聯合國將中國京戲列入非物質文化,想想漢唐時代公子哥們牽黃擎蒼,為愛鷹飲酒作詩,遼金為海青而興國,滅國時京戲還沒出生呢!我想到現在鷹獵在兩岸還未合法,我們這些中華鷹獵文化的繼承者能不汗顏麼?
影片譯稿
時代混沌之初,鷹師就已開始訓養猛禽
在世界每一個自然條件允許的地區以專注奉獻的精神進行著,鷹獵文化遺產已經一代一代傳承千年
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們的祖先訓練猛禽。
是因為它可以捕捉食物,還是能建立和頂級掠食者密切關係的魅力;分享著隼無可比擬的技能和祈望掙脫土地對人束縛的一個夢想?
我們所知道的是,當人從古代文明陰影中出現時,鷹就已經站在他的拳頭上了。
明桿穿著手工精製的細皮條或兩開,安穩地坐在鷹師的手套上。
有許多專門器具附件。
這些器具附件隨著新學得的技能和不同分支的鷹獵技術進化而開發出來。
這些古老的技能並不容易學習。
他們需要手把手的教學,多年的實踐,和良好的師傅。
(捷克文無法翻譯 2:22)
在捷克共和國和歐洲許多國家一樣,每年鷹師都聚在一起慶祝紀念祖先傳承的文化遺產。
在許多社會中,鷹,狗,馬是男人的最佳的狩獵伙伴。
他們分享著一天的狩獵的歡樂和失落。
鷹師花費大量時間陪伴著他們的鷹,隼和雕。
輕柔,沒有壓力地將現代生活中每一個面向引進他們每一隻獵鷹的生命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鷹將建立和它們的飼主的信任關係。
鷹愛理羽洗澡,以保持它們的羽毛的巔峰狀態。
有些開始熱“車”以預備一天的活動
鷹師對他們鳥的行為和福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1250年,德國霍恩施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皇帝(神聖羅馬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專注的鷹師,著作了我們現在所知的第一本真正的鳥類學文獻。
“用鳥狩獵術”一書對鳥類解剖學和疾病有著非常深入的鑽研,並成為現代鳥類獸醫學的基礎,他對遷移和棲息地利用的描述更是現代鳥類學和生態學的先驅。
不過我們不需要回朔這麼遠。
在我們的四周就有現代的線索,顯示鷹獵如何根深蒂固於許多社會的文化和心理中
在中東文化,人們只要看看鷹獵在各統治家族的重要性,就可了解鷹獵對阿拉伯社會是多麼重要
人與猛禽的關係是如此堅定地植根於如敘利亞,摩洛哥,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即使是伊斯蘭的聖經-可蘭經,也提及這點。
每年舉行的阿布扎比國際狩獵和馬術展覽會,亮點鷹獵為該地區這些活動中佔主導地位。
展品深入展出鷹獵的歷史和遺產,同時說明鷹獵在增加該地區的文化特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鷹獵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並由此產生許多詞彙來表達對鷹獵的熱愛
每年春天基於鷹師記錄及和他人分享他們對猛禽和的熱愛的渴望
(約 6:14:這誰打高爾夫球嗎?好。球童!球童這名詞來自哪裡?亨利八世國王曾經有皇家隼,他把狩獵隼架叫“caddy”(球童)”。而背狩獵隼架的人被稱為cadger(鷹童),所以這是“他只能過乾癮”(cadger),“我們都只能過”過乾癮“(cadging)這些語句的來源。
2009年7月,國際鷹節吸引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鷹師
其中使用了一個不尋常的運輸方式。
(比利時主講人):我很榮幸能在這裡代表名比利時,展示目我們比利時很多很多個世紀來實際上在作哪些事?鷹獵已經在比利時佛蘭德有非常久的歷史,,我們以拉捕遊隼著名,因為遊隼是從北歐過來的,因此,在中世紀的時候,比利時鷹師誘捕像我這樣的遊隼,是非常重要的事
現代獵鷹在現代生活和生態有很多用途和效益
在馬德里,隼是用來趕走西班牙空域中其他鳥類;以減少鳥擊造成的事故量。
每天,成千上萬的乘客生命由於這些只有一公斤左右重的猛禽的努力而得到保障,一隻以古老的藝術訓練的隼
鷹獵依據各地鄉野地形而發展出不同的分支
在樹木繁茂的國家,選用的是真正鷹-可怕;有著激烈穿透性的黃色眼睛和超級敏感的反應的鷹
他們快短急轉穿過樹林的方式捕捉野雞或兔子
如今,在野外放這些鷹時,鷹師需要警惕各種人為的危險,例如風力渦輪機和高壓電線
鷹師需要有毅力來克服障礙,強健的體能,保持腦應變快想能力,適應力,團隊精神和策略。
成功不是衡量捕獲多少獵物?而是隼飛行的表現如何?
這傳承四千年的鷹獵活遺產不容失去
這個古老的傳統必須繼續傳承施行下去,這藝術和文字知識必須被歌頌和讚賞,它在未來保育上的地位必須得到鼓勵。
鷹獵可能只是我們人類在這星球存活上的一個小角色,但它是一個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基本原則和一個值得為我們下一代保護的要素,它不應該保存在博物館,而是要在它當初產生的鄉野繼續存活
我們已從我們的祖先接下鷹獵文化傳承的接力棒
我們這代人不能讓這棒子掉落了
底下連接是國際鷹獵暨猛禽保育協會正式新聞稿:
http://www.i-a-f.org/new/images/files/iaf_press_unesco.pdf
獻給臺灣鷹獵的新夥伴--栗翅鷹
2010/07/03 10:52
獻給臺灣鷹獵的新夥伴--栗翅鷹
栗翅鷹也許對許多人來說只是”週末獵鷹“,但卻是最負潛力的鷹種,這三十多年來鷹獵界對栗翅的評價每年都有新的驚嘆號出現。比如栗翅也可以類似隼一般盤獵。底下就是一段英國栗翅鷹盤獵訓練的高畫質短片。
中國古代的鷹獵術溯源(轉載文作者及出處不詳)
2009/08/04 07:59
一
1954年《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總論》出版,在《參考文獻簡述》一章中,著者李約瑟提及波利多爾(Polydore Vergil)所著的《發明的世界》,有這樣一段評述:
“……然而有意思的是,作者從未料想過這裡談到的一些事情卻是源於亞洲:'有許多其他事物,它們的古代創造者已不可知。有些則由於人們的疏忽,沒有被寫下來。沒有人能指出,誰開始製造鐘、鈴、航海羅盤、長袍、馬鐙、小帽或女帽。……水磨和鐃鈸、蠟燭、訓鷹術、指環以及許多其他東西,由於他們太古老或者由於人們的疏忽,都完全被遺忘了。”
在此他沒有確指他本人是否認為'馴鷹術'屬於'源於亞洲'的一些事物之列。在同章的一條腳註中,李約瑟論述有關文獻引用的一般原則問題,又舉《史記》與宋初類書《太平御覽》有關鷹獵的異文為例。注文說:
“從科學史的觀點來看,包含有價值的資料的中國古代和中古代著作不至於被偽造篡改,因為傳統的中國學者不會想到通過聲稱一項發現或發明的時間比實際情況更早而從中獲得榮譽。科學、尤其技術是沒有任何聲望的,但同時也必須防範另外一種傾向,有人在'引證'古書時不知不覺帶上了他們自己時代的'現代'感覺。例如、公元983年的《太平御覽》卷九二六,第二頁)引用了李斯在公元前208年被腰斬前對他兒子說的話:'哎!我多麼希望牽著我們的黃犬,臂上架著蒼鷹去打獵啊,但現在不能這樣做了!'可是原文《史記》卷八十七,第二十三頁)根本沒有提到獵鷹。可是奇怪的是,《太平御覽》的編者在與到馴鷹術時也引用了這段,他們可能是從當代人的引文中取得的,而沒有不厭其煩地查一下原文。……從這裡得到的教訓是,完全依靠別人的引文是不行的,即使有時不可避免。”
他對《御覽》致誤的原因的分析,相當有說服力。 1999年面世的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古代動物學史》由郭郛、李約瑟、成慶泰合作完成,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系列中全部用中文起草並且用中文先行印刷的第一部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動物學的成就,對中國古代典籍中動物名詞有頗為精核的考證和勘同。其中介紹家化動物也達80種以上。
該書第438頁“鷹類的馴養”條目下,有如下的論述:中國一直馴養鷹(hawks,Accipiter)、鷂(kites and harrier,milvus and circus)、雕(eagle,aquila)、鶻、隼(falcon,falcon)等做為人們狩獵的助手。中國較早的記載養鷹作助手狩獵的,其中一個有名的是秦國的大臣李斯(?前_208年),---《史記·李斯列傳》說他臨刑被處死前嘆息:'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可見他以前已馴養蒼鷹,站在臂上,用於狩獵之助手。可存世的各種《史記》版本,包括宋本在內,《李斯列傳》的原文均作: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動物史》著者之一的中科院自然史研究所的郭郛先生再一次引用輾轉出於《太平御覽》的這段文字,作為關於秦代鷹獵的可靠史料,沒有加任何註釋或說明;在第460頁的《中國家化支年表》中,“鷹的馴化”一欄又標列“公無前200年”,“河南”,大概是沒有留意到上引李氏的腳註。
二
不過《太平御覽》的這則引文也並不完全是孤證。曾參與修《御覽》的吳淑自己也編了一部體例近於類書的《事類賦》,又自為之注,是為《事類賦注》。卷十八禽部一'鷹''逐黃犬於東門'句注;《史記》曰:李斯臨刑歎曰:'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時間更晚一些的祝穆所編《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十“東門牽犬”條所引文字大致相同。我們可以得出一種解釋,說吳淑《事類賦注》使用的材料大都在《御覽》的範圍內,而後出的類書徵引事典往往陳陳相因,文句也有改易,均非可靠的判斷依據。但從唐代詩歌的用典看,“臂蒼鷹”似有更早的淵源:
李白《行路難》之三;'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王琦注引《御覽》,又說:考今本《史記·李斯傳》中無“臂蒼鷹”字,而李白詩中屢用其事,當另有所本。 ’
《留別王司馬嵩》;呼鷹過上蔡,賣畚向嵩岑。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傅說版築臣,李斯鷹犬人。歘起匡社稷,寧复長艱辛。
按”鷹犬人“顯然不是指李斯供始皇驅使奔走,而是說他早年微賤,遊獵上蔡。 《擬古》之六;惟昔鷹將犬,今為候與王。
李嶠《兔》;上蔡應初去,平岡無不稀。 《全唐詩》卷六十。
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溷鼠虛求潔,籠禽方訝飢,猶勝憶黃犬,幸得早圖之。 《全唐詩》卷四百五。按溷鼠、籠禽、黃犬都是用李斯事。
唐人詩用李斯黃犬典的不勝枚舉,而將李斯與蒼鷹並舉的僅以上六例。唐文中也僅有極少的例子。現存的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文及隋唐類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均未引李斯'臂蒼鷹'。可見唐代流傳的《史記》並沒有衍文。始作俑者可能是唐初行於世的某部類書,如《修文殿御覽》,而由李嶠傳訛。李嶠(644--713)是初唐人,《四庫總目》卷一三五《事類賦》提要說'熔鑄故實,諧以聲律者,自李嶠《單題詩》始',他取材類書作詠物詩(他本人也參與修《三教珠英》,是格律嚴整的近體範本,'一時學者取法焉'《新唐書·李嶠傳》。這種'較精密的類書'遠遠比卷帙繁重的類書要流傳得廣。李白大概也對他的詩作下過一番揣摩的功夫,對李斯生平際遇又獨有感會,童蒙所習,流於筆下。這種細微之處,也有助於我們從側面認識唐人讀書的趨向和做詩的門徑。
三
李斯止於'牽黃',未曾'擎蒼',中國的鷹獵又發源於何時呢? 《encarta百料全書》及《哥倫比亞百料全書》第六版均稱'公無前2000年中國已有鷹獵','謝成俠在《中國養禽史》和為《中國大百料全書·生物學卷》所撰條目中說:'鷹供獵用早於鵝鴨的馴化','至遲在公元前700年前,鷹已被用於狩獵'。諸說依據的文獻多不可靠或解釋有誤;《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鷹乃學習。謝成俠認為'表示每年夏季為訓練鷹的時期,為秋季出獵作準備',完全曲解了文意,《月令》的體例,先敘物候,再記人事,'鷹學習',與'獺祭魚',同屬於野生動物自發的行為。 《呂氏春秋·季夏紀》'鷹乃學習'句高誘注;”秋節將至,故鷹殺氣自習肄,為將搏鷙也。'
《列子·黃帝篇》;'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內,雖虎狼鵰鶚之屬,無不柔馴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異類雜居,不相搏吞噬也。 '按《列子》出於東晉,多晚出的內容,梁鴦顯係寓言中人,非實有的人物。 《四部叢刊》本《西京雜記》卷四;'茂陵少年李亨,好馳駿狗,逐狡獸,或以鷹鷂逐雉兔,皆為之嘉名。狗則有修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鷹則有青翅、黃眸、青冥、金距之屬。鷂則有從風鷂、孤飛鷂’。按《西京雜記》出於東晉或六朝時,追述西漢事並不可靠。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就說;'庚信作詩,欲用《西京雜記》事,旋自追改曰;此吳均語,恐不足用也'。
影宋本《太平御覽》第九二六卷羽族部一三鷹目引《孔氏志怪》;'楚文王時,雅好田獵,天下快狗名鷹畢聚焉,'按此為後出的寓言。 《司馬子收心論》;鷹鸇野鳥也,專人羈紲,終日在手,自然調熟。按此書時代不明。 《劉子·閱武篇》;'鷹鸇鷙鳥,而羅氏教之擊,夫鳥獸無知之性,猶隨人指授而能戰擊者,教習之功也。 ’按此書出於南北朝時期。
此外,明董斯張《廣博物誌》卷三十四引《異顧傳》;'漢武帝時,西域獻黑鷹,得鵬雛,東方朔誌之。 ’此《異顧傳》不見於書錄。大概也是晚出的一種志怪之書,從史傳中附會而來。 《漢書·西域傳》'孝武之世,巨像、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史記·大宛列傳》張守節正義:《漢書·西域傳》雲:條支出獅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甕。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獻獅子、大鳥,世謂之安息雀。 《廣志》雲:鳥,鷹身,蹄駝,色蒼,舉頭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其卵如甕。此大雀以大麥為食。 《全後漢文》卷九十六有曹大家《大雀賦》,因其兄西域都護班超复獻大雀奉詔而作,賦中有'樂和氣而優游'、'上下協而相親'之句,不及於獵事。楊憲益《中國記載裡的火雞》一文引元劉郁《西使記》;'富浪有大鳥,駝蹄,犀牛、孔雀高丈餘,食炭,卵大如昇',並判定此大鳥為駝鳥。如楊說不誤,則漢代大雀也屬出自西亞的駝鳥之種。
四
在《十三經》本文、《史記》、《漢書》中,都找不到華夏民族或外族在西漢以前鷹獵的明確記載。由於鷹隼是應時遷徙的候鳥,我們的先人在將它馴化之前,對它的生活習性有許多隔膜的地方。 《夏小正》、《月令》都有'鷹化為鳩,鳩化為鷹的誤說,可以確知的,是古人似乎一度掌握了生捕鷹隼的技術。 《周禮·秋官司寇·羽是人》'羽是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以時獻其羽翮。 '鄭玄注:'猛鳥鷹隼之屬,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 '賈公彥疏;'若今取鷹隼者,以鳩鴿置於羅網之下以誘之。 '雖然目的在於取其羽翮為'車飾及旌旗之用'孫詒讓語,但其間或許有一籠養的過程。從詞語史的角度看,鷹犬、飛鷹走狗(犬、黃)、鞴鷹紲黃、臂鷹、控鷹等詞彙多在東漢時期開始出現(前此述獵事多'犬馬'連的辭例),鑑於國人用犬狩獵非常之早,一旦引入獵鷹,'獾狗大鷹'同獵就成為一種自然合理的組合,我們大致可以假定'鷹犬'這類詞語出現在鷹狩的技術行世後不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東觀漢記》卷八《耿恭傳》恭坐將兵不憂軍事,肆心縱慾,飛鷹走狗,虜至不敢出,得詔書怨懟,徵下獄。卷十八《趙勤傳》:(桓)虞歎曰:善吏如使良鷹,下鞴即中。 《後漢書》卷十《和熹鄧皇后紀》:悉斥賣上林鷹犬。卷五十一《李陳龐陳橋傳》:雖展鷹犬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返,薦享狐狸,猶無以塞厚責,答萬分也。
卷五十四《楊震傳附楊賜》:觀鷹犬之勢,極磐荒之遊。
《太平御覽》卷九二六引《益部耆舊傳》:廣漢馮顥為謁者,逐單于至雲中。大將軍梁冀遣人求鷹,止晉陽舍,(使)人不避顥,顥收之。使人擊鷹而亡也,顥追捕甚急,冀辭乃免。 《三國志》中事例更夥,此不具引。
史籍中關於鷹獵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上引《東觀漢記·耿恭傳》恭'飛鷹走狗'的一則。撿《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建初二年)其秋,金城隴西羌反,----乃遣恭將五教士三千人,副車騎將軍馬防討西羌。 ----明年秋,燒當羌降,防還京師,恭留擊諸未服者。 ---初,恭出隴西,上言---由是大忤於防。及防還,監營謁者李譚承旨奏恭不憂軍事,被詔怨望,作徵下獄。 ''飛鷹走狗'諸語顯出於李譚奏文,范書則有削省,遂為後來的類書及考史者所忽略。耿弇受劾約當西曆公元78或79年。
同樣的,西漢以前諸子書沒有鷹狩的記錄,可檢得的是東漢以後的子部書:《潛夫論·明忠篇》:若鷹也---然獵夫御之,猶使終日奮擊而不敢怠。 《抱朴子·金丹》:或飛蒼走黃於中原,或留連杯觴以羹沸。西漢時期賦體盛行,表現狩獵聲場景的大賦很多,我們在司馬相如、枚乘、揚雄等人的辭賦中乃至書、檄、表、啟中都看不到涉及獵鷹的描寫。遲至東漢才大量出現:崔駰《七依>:'乃命長狄使驅獸,夷羿作虞人,騰句(勾)喙以追飛,騁韓盧以逐奔,弓彈交,把弧控弦、彎繁弱,鼓千鈞、死獸籍籍,聚如山,----'
張衡《西京賦》: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鳥不暇舉,獸不得發,青骹摯於鞴下,韓盧噬於紲末。
崔駰《與竇憲書》:'主薄崔駰言:今旦漢陽太守棱率吏卒數十人,皆臂鷹牽狗,陳於道側,欲上幕府。駰聞《傳》曰:禽獸之皮,不足以備器用,其肉不可以將獻養,則公不舉焉,禮:公候非兕靡射,且以服猛為民除害,因以登臨器械也。故晉唐叔射兕於徒林,以為大甲,夫鷹犬所獲,不過雉兔,而有歷險阻之難,斯乃細人匹夫之事,非王公大人所為要資也。幸和充下館,序在眾賢後乘,是以竭其惓惓,敢進一言。 (嚴可均《全後漢文》卷四十四,文末標:又《御覽》九百二十六引《後漢書》
檢《御覽》所引僅為此書箋片段,其原始出處仍有待考索。竇憲授車騎將軍擊北匈奴,以駰為掾,事在章和二年(公元88年),永元元年(公元89年)以功授大將軍。 《後漢書·崔駰傳》:'憲擅權驕恣,駰數諫之。及出擊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駰為主簿,前後奏記數十,指切長短。憲不能容,---永遠四年,卒於家。 '《箋》應作於永元89年前後,《箋》中'漢陽'當指涼州刺史部漢陽郡,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北。
《七依》描寫的顯然是權貴階層的大型狩獵場面,不僅為'細人匹夫之事'。寫作的時間顯然在《與竇憲書》之前,或許是崔駰早年游太學向天子獻賦時所作。出於同一作者的筆下,一則以繁縟的辭藻作誇張的描寫,一則引據經傳正辭規勸(竇憲出獵大概不免有擾民的行為),使我們更具體地認識到中古文學的'文'、'筆'之分。
馴鷹的專門著述也出現在東漢》《三國志·魏志·夏候尚傳附子玄傳》裴松之注引《相印書》;'---仲將問長文:“從誰得法?'長文曰;'本出漢世,有《相印》、《相笏》經,有又《鷹經》、《牛經》、《馬經》'”。 《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形法類僅有《相六畜》三十八卷,此《鷹經》當出於班誌之後。
五
文字學家析解甲骨文金文字形,也涉及鷹獵的問題。 《說文解字》鳥部:“雁,鳥也。從佳,瘖省聲。或從人,人亦聲。鷹,籀文鷹,從鳥。”此雁字今人一般都釋為鷹。有的學者認為造字之初,“鷹”字的構形即與馴鷹相關:大徐本《說文》引徐鍇:鷹隨人所指踪,故從人。王國維《毛公鼎考釋》:鼎文膺作鷹,即《說文》鷹字,其字從鷹下,從人從,亦(腋)之側視形也,---古人養鷹常在臂亦間,故從些會意。又《史籀篇疏證》:鷹常在人臂,故字如此作。並知臂鷹之俗,上古已有之矣。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古者田獵,以鷹犬逐捕獸,故二者皆人所常畜,鷹字從人,與伏字從犬從人同意,以二物與人為最近也,小徐謂鷹隨人所指踪,蓋亦就田獵時言之耳。 ----從人之反文,明此鳥常依人以行也。但其學者有不同的解釋:徐灝《說文段注箋》:蓋雁飛欹斜成列,故從仄、隹。鷹則獨飛,亦有欹斜之勢而疾焉,故從病。孔廣居《說文疑疑》雁字從隹,從人,從疾省,隹攫鳥而食,同類相殘,人所疾惡也。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後象廠坼,則像山石墜落之形。高鴻縉《中國字例二冊》:今按後為聲符,非會意也。
諸家紛紜,迄無定論,雁、鷹系聯爲一字,仍有疑蘊。徐鍇、王國維、張舜徽的解說都脫不了,“以今度古”的嫌疑。王鳴盛《蛾術編》就很明白地說“此條雁疑竇尚多,殊不可解。”竊以為鷹字經變易後才從人,從人是由於鷹、雁都是古人狩獵的對象,也是製箭的材料的來源。其中可能還有早期動物崇拜的因素,所以《易·解卦》說:“公用射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漢代遺存的實物可與文獻相互印證。聞宥先生《廣漢所出永元八年磚跋----關於古代鷹獵的一則札記》,訂正美國人沙費爾(edward h schafer) 《唐代的鷹獵術》(falconry in times )鷹狩圖畫最早見於公元二世紀山東長清縣孝常山石刻的說法,用四川廣漢出土的漢代條磚加以論證:“廣漢的磚文,則一面為臂鷹的畫像,另一面的題字明明為'永元八年',相當於公元96年。----即遺物所見,最早為一世紀末的畫像。”今日所見漢畫像石、畫像磚中鷹獵的場景有多例,雖不能一一考知確切年份,但考古鑑定均為東漢中晚期,無一例為西漢時期。
1954年《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總論》出版,在《參考文獻簡述》一章中,著者李約瑟提及波利多爾(Polydore Vergil)所著的《發明的世界》,有這樣一段評述:
“……然而有意思的是,作者從未料想過這裡談到的一些事情卻是源於亞洲:'有許多其他事物,它們的古代創造者已不可知。有些則由於人們的疏忽,沒有被寫下來。沒有人能指出,誰開始製造鐘、鈴、航海羅盤、長袍、馬鐙、小帽或女帽。……水磨和鐃鈸、蠟燭、訓鷹術、指環以及許多其他東西,由於他們太古老或者由於人們的疏忽,都完全被遺忘了。”
在此他沒有確指他本人是否認為'馴鷹術'屬於'源於亞洲'的一些事物之列。在同章的一條腳註中,李約瑟論述有關文獻引用的一般原則問題,又舉《史記》與宋初類書《太平御覽》有關鷹獵的異文為例。注文說:
“從科學史的觀點來看,包含有價值的資料的中國古代和中古代著作不至於被偽造篡改,因為傳統的中國學者不會想到通過聲稱一項發現或發明的時間比實際情況更早而從中獲得榮譽。科學、尤其技術是沒有任何聲望的,但同時也必須防範另外一種傾向,有人在'引證'古書時不知不覺帶上了他們自己時代的'現代'感覺。例如、公元983年的《太平御覽》卷九二六,第二頁)引用了李斯在公元前208年被腰斬前對他兒子說的話:'哎!我多麼希望牽著我們的黃犬,臂上架著蒼鷹去打獵啊,但現在不能這樣做了!'可是原文《史記》卷八十七,第二十三頁)根本沒有提到獵鷹。可是奇怪的是,《太平御覽》的編者在與到馴鷹術時也引用了這段,他們可能是從當代人的引文中取得的,而沒有不厭其煩地查一下原文。……從這裡得到的教訓是,完全依靠別人的引文是不行的,即使有時不可避免。”
他對《御覽》致誤的原因的分析,相當有說服力。 1999年面世的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古代動物學史》由郭郛、李約瑟、成慶泰合作完成,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系列中全部用中文起草並且用中文先行印刷的第一部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動物學的成就,對中國古代典籍中動物名詞有頗為精核的考證和勘同。其中介紹家化動物也達80種以上。
該書第438頁“鷹類的馴養”條目下,有如下的論述:中國一直馴養鷹(hawks,Accipiter)、鷂(kites and harrier,milvus and circus)、雕(eagle,aquila)、鶻、隼(falcon,falcon)等做為人們狩獵的助手。中國較早的記載養鷹作助手狩獵的,其中一個有名的是秦國的大臣李斯(?前_208年),---《史記·李斯列傳》說他臨刑被處死前嘆息:'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可見他以前已馴養蒼鷹,站在臂上,用於狩獵之助手。可存世的各種《史記》版本,包括宋本在內,《李斯列傳》的原文均作: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動物史》著者之一的中科院自然史研究所的郭郛先生再一次引用輾轉出於《太平御覽》的這段文字,作為關於秦代鷹獵的可靠史料,沒有加任何註釋或說明;在第460頁的《中國家化支年表》中,“鷹的馴化”一欄又標列“公無前200年”,“河南”,大概是沒有留意到上引李氏的腳註。
二
不過《太平御覽》的這則引文也並不完全是孤證。曾參與修《御覽》的吳淑自己也編了一部體例近於類書的《事類賦》,又自為之注,是為《事類賦注》。卷十八禽部一'鷹''逐黃犬於東門'句注;《史記》曰:李斯臨刑歎曰:'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時間更晚一些的祝穆所編《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十“東門牽犬”條所引文字大致相同。我們可以得出一種解釋,說吳淑《事類賦注》使用的材料大都在《御覽》的範圍內,而後出的類書徵引事典往往陳陳相因,文句也有改易,均非可靠的判斷依據。但從唐代詩歌的用典看,“臂蒼鷹”似有更早的淵源:
李白《行路難》之三;'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王琦注引《御覽》,又說:考今本《史記·李斯傳》中無“臂蒼鷹”字,而李白詩中屢用其事,當另有所本。 ’
《留別王司馬嵩》;呼鷹過上蔡,賣畚向嵩岑。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傅說版築臣,李斯鷹犬人。歘起匡社稷,寧复長艱辛。
按”鷹犬人“顯然不是指李斯供始皇驅使奔走,而是說他早年微賤,遊獵上蔡。 《擬古》之六;惟昔鷹將犬,今為候與王。
李嶠《兔》;上蔡應初去,平岡無不稀。 《全唐詩》卷六十。
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溷鼠虛求潔,籠禽方訝飢,猶勝憶黃犬,幸得早圖之。 《全唐詩》卷四百五。按溷鼠、籠禽、黃犬都是用李斯事。
唐人詩用李斯黃犬典的不勝枚舉,而將李斯與蒼鷹並舉的僅以上六例。唐文中也僅有極少的例子。現存的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文及隋唐類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均未引李斯'臂蒼鷹'。可見唐代流傳的《史記》並沒有衍文。始作俑者可能是唐初行於世的某部類書,如《修文殿御覽》,而由李嶠傳訛。李嶠(644--713)是初唐人,《四庫總目》卷一三五《事類賦》提要說'熔鑄故實,諧以聲律者,自李嶠《單題詩》始',他取材類書作詠物詩(他本人也參與修《三教珠英》,是格律嚴整的近體範本,'一時學者取法焉'《新唐書·李嶠傳》。這種'較精密的類書'遠遠比卷帙繁重的類書要流傳得廣。李白大概也對他的詩作下過一番揣摩的功夫,對李斯生平際遇又獨有感會,童蒙所習,流於筆下。這種細微之處,也有助於我們從側面認識唐人讀書的趨向和做詩的門徑。
三
李斯止於'牽黃',未曾'擎蒼',中國的鷹獵又發源於何時呢? 《encarta百料全書》及《哥倫比亞百料全書》第六版均稱'公無前2000年中國已有鷹獵','謝成俠在《中國養禽史》和為《中國大百料全書·生物學卷》所撰條目中說:'鷹供獵用早於鵝鴨的馴化','至遲在公元前700年前,鷹已被用於狩獵'。諸說依據的文獻多不可靠或解釋有誤;《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鷹乃學習。謝成俠認為'表示每年夏季為訓練鷹的時期,為秋季出獵作準備',完全曲解了文意,《月令》的體例,先敘物候,再記人事,'鷹學習',與'獺祭魚',同屬於野生動物自發的行為。 《呂氏春秋·季夏紀》'鷹乃學習'句高誘注;”秋節將至,故鷹殺氣自習肄,為將搏鷙也。'
《列子·黃帝篇》;'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內,雖虎狼鵰鶚之屬,無不柔馴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異類雜居,不相搏吞噬也。 '按《列子》出於東晉,多晚出的內容,梁鴦顯係寓言中人,非實有的人物。 《四部叢刊》本《西京雜記》卷四;'茂陵少年李亨,好馳駿狗,逐狡獸,或以鷹鷂逐雉兔,皆為之嘉名。狗則有修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鷹則有青翅、黃眸、青冥、金距之屬。鷂則有從風鷂、孤飛鷂’。按《西京雜記》出於東晉或六朝時,追述西漢事並不可靠。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就說;'庚信作詩,欲用《西京雜記》事,旋自追改曰;此吳均語,恐不足用也'。
影宋本《太平御覽》第九二六卷羽族部一三鷹目引《孔氏志怪》;'楚文王時,雅好田獵,天下快狗名鷹畢聚焉,'按此為後出的寓言。 《司馬子收心論》;鷹鸇野鳥也,專人羈紲,終日在手,自然調熟。按此書時代不明。 《劉子·閱武篇》;'鷹鸇鷙鳥,而羅氏教之擊,夫鳥獸無知之性,猶隨人指授而能戰擊者,教習之功也。 ’按此書出於南北朝時期。
此外,明董斯張《廣博物誌》卷三十四引《異顧傳》;'漢武帝時,西域獻黑鷹,得鵬雛,東方朔誌之。 ’此《異顧傳》不見於書錄。大概也是晚出的一種志怪之書,從史傳中附會而來。 《漢書·西域傳》'孝武之世,巨像、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史記·大宛列傳》張守節正義:《漢書·西域傳》雲:條支出獅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甕。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獻獅子、大鳥,世謂之安息雀。 《廣志》雲:鳥,鷹身,蹄駝,色蒼,舉頭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其卵如甕。此大雀以大麥為食。 《全後漢文》卷九十六有曹大家《大雀賦》,因其兄西域都護班超复獻大雀奉詔而作,賦中有'樂和氣而優游'、'上下協而相親'之句,不及於獵事。楊憲益《中國記載裡的火雞》一文引元劉郁《西使記》;'富浪有大鳥,駝蹄,犀牛、孔雀高丈餘,食炭,卵大如昇',並判定此大鳥為駝鳥。如楊說不誤,則漢代大雀也屬出自西亞的駝鳥之種。
四
在《十三經》本文、《史記》、《漢書》中,都找不到華夏民族或外族在西漢以前鷹獵的明確記載。由於鷹隼是應時遷徙的候鳥,我們的先人在將它馴化之前,對它的生活習性有許多隔膜的地方。 《夏小正》、《月令》都有'鷹化為鳩,鳩化為鷹的誤說,可以確知的,是古人似乎一度掌握了生捕鷹隼的技術。 《周禮·秋官司寇·羽是人》'羽是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以時獻其羽翮。 '鄭玄注:'猛鳥鷹隼之屬,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 '賈公彥疏;'若今取鷹隼者,以鳩鴿置於羅網之下以誘之。 '雖然目的在於取其羽翮為'車飾及旌旗之用'孫詒讓語,但其間或許有一籠養的過程。從詞語史的角度看,鷹犬、飛鷹走狗(犬、黃)、鞴鷹紲黃、臂鷹、控鷹等詞彙多在東漢時期開始出現(前此述獵事多'犬馬'連的辭例),鑑於國人用犬狩獵非常之早,一旦引入獵鷹,'獾狗大鷹'同獵就成為一種自然合理的組合,我們大致可以假定'鷹犬'這類詞語出現在鷹狩的技術行世後不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東觀漢記》卷八《耿恭傳》恭坐將兵不憂軍事,肆心縱慾,飛鷹走狗,虜至不敢出,得詔書怨懟,徵下獄。卷十八《趙勤傳》:(桓)虞歎曰:善吏如使良鷹,下鞴即中。 《後漢書》卷十《和熹鄧皇后紀》:悉斥賣上林鷹犬。卷五十一《李陳龐陳橋傳》:雖展鷹犬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返,薦享狐狸,猶無以塞厚責,答萬分也。
卷五十四《楊震傳附楊賜》:觀鷹犬之勢,極磐荒之遊。
《太平御覽》卷九二六引《益部耆舊傳》:廣漢馮顥為謁者,逐單于至雲中。大將軍梁冀遣人求鷹,止晉陽舍,(使)人不避顥,顥收之。使人擊鷹而亡也,顥追捕甚急,冀辭乃免。 《三國志》中事例更夥,此不具引。
史籍中關於鷹獵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上引《東觀漢記·耿恭傳》恭'飛鷹走狗'的一則。撿《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建初二年)其秋,金城隴西羌反,----乃遣恭將五教士三千人,副車騎將軍馬防討西羌。 ----明年秋,燒當羌降,防還京師,恭留擊諸未服者。 ---初,恭出隴西,上言---由是大忤於防。及防還,監營謁者李譚承旨奏恭不憂軍事,被詔怨望,作徵下獄。 ''飛鷹走狗'諸語顯出於李譚奏文,范書則有削省,遂為後來的類書及考史者所忽略。耿弇受劾約當西曆公元78或79年。
同樣的,西漢以前諸子書沒有鷹狩的記錄,可檢得的是東漢以後的子部書:《潛夫論·明忠篇》:若鷹也---然獵夫御之,猶使終日奮擊而不敢怠。 《抱朴子·金丹》:或飛蒼走黃於中原,或留連杯觴以羹沸。西漢時期賦體盛行,表現狩獵聲場景的大賦很多,我們在司馬相如、枚乘、揚雄等人的辭賦中乃至書、檄、表、啟中都看不到涉及獵鷹的描寫。遲至東漢才大量出現:崔駰《七依>:'乃命長狄使驅獸,夷羿作虞人,騰句(勾)喙以追飛,騁韓盧以逐奔,弓彈交,把弧控弦、彎繁弱,鼓千鈞、死獸籍籍,聚如山,----'
張衡《西京賦》: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鳥不暇舉,獸不得發,青骹摯於鞴下,韓盧噬於紲末。
崔駰《與竇憲書》:'主薄崔駰言:今旦漢陽太守棱率吏卒數十人,皆臂鷹牽狗,陳於道側,欲上幕府。駰聞《傳》曰:禽獸之皮,不足以備器用,其肉不可以將獻養,則公不舉焉,禮:公候非兕靡射,且以服猛為民除害,因以登臨器械也。故晉唐叔射兕於徒林,以為大甲,夫鷹犬所獲,不過雉兔,而有歷險阻之難,斯乃細人匹夫之事,非王公大人所為要資也。幸和充下館,序在眾賢後乘,是以竭其惓惓,敢進一言。 (嚴可均《全後漢文》卷四十四,文末標:又《御覽》九百二十六引《後漢書》
檢《御覽》所引僅為此書箋片段,其原始出處仍有待考索。竇憲授車騎將軍擊北匈奴,以駰為掾,事在章和二年(公元88年),永元元年(公元89年)以功授大將軍。 《後漢書·崔駰傳》:'憲擅權驕恣,駰數諫之。及出擊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駰為主簿,前後奏記數十,指切長短。憲不能容,---永遠四年,卒於家。 '《箋》應作於永元89年前後,《箋》中'漢陽'當指涼州刺史部漢陽郡,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北。
《七依》描寫的顯然是權貴階層的大型狩獵場面,不僅為'細人匹夫之事'。寫作的時間顯然在《與竇憲書》之前,或許是崔駰早年游太學向天子獻賦時所作。出於同一作者的筆下,一則以繁縟的辭藻作誇張的描寫,一則引據經傳正辭規勸(竇憲出獵大概不免有擾民的行為),使我們更具體地認識到中古文學的'文'、'筆'之分。
馴鷹的專門著述也出現在東漢》《三國志·魏志·夏候尚傳附子玄傳》裴松之注引《相印書》;'---仲將問長文:“從誰得法?'長文曰;'本出漢世,有《相印》、《相笏》經,有又《鷹經》、《牛經》、《馬經》'”。 《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形法類僅有《相六畜》三十八卷,此《鷹經》當出於班誌之後。
五
文字學家析解甲骨文金文字形,也涉及鷹獵的問題。 《說文解字》鳥部:“雁,鳥也。從佳,瘖省聲。或從人,人亦聲。鷹,籀文鷹,從鳥。”此雁字今人一般都釋為鷹。有的學者認為造字之初,“鷹”字的構形即與馴鷹相關:大徐本《說文》引徐鍇:鷹隨人所指踪,故從人。王國維《毛公鼎考釋》:鼎文膺作鷹,即《說文》鷹字,其字從鷹下,從人從,亦(腋)之側視形也,---古人養鷹常在臂亦間,故從些會意。又《史籀篇疏證》:鷹常在人臂,故字如此作。並知臂鷹之俗,上古已有之矣。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古者田獵,以鷹犬逐捕獸,故二者皆人所常畜,鷹字從人,與伏字從犬從人同意,以二物與人為最近也,小徐謂鷹隨人所指踪,蓋亦就田獵時言之耳。 ----從人之反文,明此鳥常依人以行也。但其學者有不同的解釋:徐灝《說文段注箋》:蓋雁飛欹斜成列,故從仄、隹。鷹則獨飛,亦有欹斜之勢而疾焉,故從病。孔廣居《說文疑疑》雁字從隹,從人,從疾省,隹攫鳥而食,同類相殘,人所疾惡也。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後象廠坼,則像山石墜落之形。高鴻縉《中國字例二冊》:今按後為聲符,非會意也。
諸家紛紜,迄無定論,雁、鷹系聯爲一字,仍有疑蘊。徐鍇、王國維、張舜徽的解說都脫不了,“以今度古”的嫌疑。王鳴盛《蛾術編》就很明白地說“此條雁疑竇尚多,殊不可解。”竊以為鷹字經變易後才從人,從人是由於鷹、雁都是古人狩獵的對象,也是製箭的材料的來源。其中可能還有早期動物崇拜的因素,所以《易·解卦》說:“公用射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漢代遺存的實物可與文獻相互印證。聞宥先生《廣漢所出永元八年磚跋----關於古代鷹獵的一則札記》,訂正美國人沙費爾(edward h schafer) 《唐代的鷹獵術》(falconry in times )鷹狩圖畫最早見於公元二世紀山東長清縣孝常山石刻的說法,用四川廣漢出土的漢代條磚加以論證:“廣漢的磚文,則一面為臂鷹的畫像,另一面的題字明明為'永元八年',相當於公元96年。----即遺物所見,最早為一世紀末的畫像。”今日所見漢畫像石、畫像磚中鷹獵的場景有多例,雖不能一一考知確切年份,但考古鑑定均為東漢中晚期,無一例為西漢時期。
六
鷹獵是否出自中國本土?聞宥先生《磚跋》引勞費兒(b.laufer)《漢代陶器》(chinese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1909)"此習起自中亞草原,乃突厥先民之風尚,其後分道傳播,一道入歐洲,一道入中國”之說:《大英百料全書》的“獵鷹史”詞條說:獵鷹術在文字產生之前已產生,碑銘記載公元前十三世紀西亞的赫提人已發明這一技術:考特維爾德獵鷹中心的《獵鷹簡史》一文說:“獵鷹術公前2000年出自中國,甚至可能冰河期時代晚期已被使用。從遠東傳入印度、巴基斯坦、中東、非洲和歐洲。對照前文所引中土文獻,應以勞費爾所論更有理據。這種傳播可以是李約瑟等人所討論過的”激發性傳播”,即“一個人也許只是聽說世界上某遙遠的地方有某一種技術存在,也會受到啟發完全用自己的方法重新解決那個問題”。《四部叢刊》本《元朝秘史》卷一記載蒙古人的一位先祖孤身出走,飼鷹取食:那般住的時分,孛端察兒見有個雛黃鷹拿住個野雞。他生計量,拔了幾莖馬尾做個套兒,將黃鷹拿著養了,---如此過了一冬,到春天鵝鴨都來了,孛端察爾將他的黃鷹餓著,放飛拿得鵝鴨多了,吃不盡,掛在各枯樹都臭了。
此孛端察爾故事在《秘史》成書前也許曾長期口頭流傳,可以幫助我們想見更早以前中亞“突厥先民”初習鷹獵術的情形。
傳布馴鷹術的或許是行走各地的商旅:中阿含經,教曇彌經第十四:世尊亦再告曰,曇彌。往昔之時,此閻浮洲有諸商人,乘船入海持視岸鷹行,彼入大海不遠便放視岩鷹。若視岩鷹得至大海岸者,終不還船,若視岸鷹不得至大海岸者,便來還船。 (《大正藏》第一冊)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矅經二十七宿所為吉凶歷:估客上道商主過磧,調伏畜生教習鷹犬、(《大正藏》第21冊)
《阿含》等小乘諸經據說成文於佛滅後一百年內,如漢譯無訛誤,時印度行商已掌握馴鷹的技術。佛教密宗立派很晚,但收入密教部的若干雜密經咒寫成較早,仍可見出次大陸西北及中亞民俗古風。印度的鷹獵術可能還遠播至中國西南。宋范成大《滇海虞衡志》卷六:“滇人喜趕山,多畜鷹,臂之者盈市,此皆效用於人之良禽也。”而云南在張騫時代就己通天竺, “道便近”(《史記·西南夷列傳》)。
中亞西域民族的遷移也是促成傳播的因素。公元一世紀前期,東漢立國之後,西域重新開通,同時北方羌、胡、氐及鮮卑、烏桓大批入西北、東北內地雜居,而耿恭、竇憲作為軍事將領,都曾出塞作戰和在西北境領兵。當時門閥大族勢力強盛,有相當的物力、僕役可供驅策,沾染外民族的風尚之後,遂有養鷹獵鳥之新法。其傳入與流行與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大體相當。東鄰日本的馴鷹術,則是從中土傳入。據成書於712年的《古事記》,鷹狩約在四世紀被引入日本。
鷹獵雖僅為一種末技細事,向來不為史家所措意,但在各地播遷的情狀相當複雜,中古以後,其術大盛於中國本土,至金元而不衰。歷代人士習見熟聞,往往就遂認取為華夏民族遠古以來固有的事物,衍生種種附會的記載。澄清相關的史實,反過來也可以幫助我們糾正古文字考釋中沿襲的誤說:作為判斷兩魏晉南北朝間諸多託名著作著述時代的一項依倨:為《漢語大詞典》等辭書的相關條目提拱更早的書證。大凡古代事物的辯證,說有易,說無難,而中外文獻浩如煙海,非加窮治,不可能得確論。現今各地新史料層出,中外文獻交流日趨便利,有心的研究者續加考索,則發碁疑蘊,補正本文的闕失,當在不遠的將來。
鷹獵是否出自中國本土?聞宥先生《磚跋》引勞費兒(b.laufer)《漢代陶器》(chinese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1909)"此習起自中亞草原,乃突厥先民之風尚,其後分道傳播,一道入歐洲,一道入中國”之說:《大英百料全書》的“獵鷹史”詞條說:獵鷹術在文字產生之前已產生,碑銘記載公元前十三世紀西亞的赫提人已發明這一技術:考特維爾德獵鷹中心的《獵鷹簡史》一文說:“獵鷹術公前2000年出自中國,甚至可能冰河期時代晚期已被使用。從遠東傳入印度、巴基斯坦、中東、非洲和歐洲。對照前文所引中土文獻,應以勞費爾所論更有理據。這種傳播可以是李約瑟等人所討論過的”激發性傳播”,即“一個人也許只是聽說世界上某遙遠的地方有某一種技術存在,也會受到啟發完全用自己的方法重新解決那個問題”。《四部叢刊》本《元朝秘史》卷一記載蒙古人的一位先祖孤身出走,飼鷹取食:那般住的時分,孛端察兒見有個雛黃鷹拿住個野雞。他生計量,拔了幾莖馬尾做個套兒,將黃鷹拿著養了,---如此過了一冬,到春天鵝鴨都來了,孛端察爾將他的黃鷹餓著,放飛拿得鵝鴨多了,吃不盡,掛在各枯樹都臭了。
此孛端察爾故事在《秘史》成書前也許曾長期口頭流傳,可以幫助我們想見更早以前中亞“突厥先民”初習鷹獵術的情形。
傳布馴鷹術的或許是行走各地的商旅:中阿含經,教曇彌經第十四:世尊亦再告曰,曇彌。往昔之時,此閻浮洲有諸商人,乘船入海持視岸鷹行,彼入大海不遠便放視岩鷹。若視岩鷹得至大海岸者,終不還船,若視岸鷹不得至大海岸者,便來還船。 (《大正藏》第一冊)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矅經二十七宿所為吉凶歷:估客上道商主過磧,調伏畜生教習鷹犬、(《大正藏》第21冊)
《阿含》等小乘諸經據說成文於佛滅後一百年內,如漢譯無訛誤,時印度行商已掌握馴鷹的技術。佛教密宗立派很晚,但收入密教部的若干雜密經咒寫成較早,仍可見出次大陸西北及中亞民俗古風。印度的鷹獵術可能還遠播至中國西南。宋范成大《滇海虞衡志》卷六:“滇人喜趕山,多畜鷹,臂之者盈市,此皆效用於人之良禽也。”而云南在張騫時代就己通天竺, “道便近”(《史記·西南夷列傳》)。
中亞西域民族的遷移也是促成傳播的因素。公元一世紀前期,東漢立國之後,西域重新開通,同時北方羌、胡、氐及鮮卑、烏桓大批入西北、東北內地雜居,而耿恭、竇憲作為軍事將領,都曾出塞作戰和在西北境領兵。當時門閥大族勢力強盛,有相當的物力、僕役可供驅策,沾染外民族的風尚之後,遂有養鷹獵鳥之新法。其傳入與流行與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大體相當。東鄰日本的馴鷹術,則是從中土傳入。據成書於712年的《古事記》,鷹狩約在四世紀被引入日本。
鷹獵雖僅為一種末技細事,向來不為史家所措意,但在各地播遷的情狀相當複雜,中古以後,其術大盛於中國本土,至金元而不衰。歷代人士習見熟聞,往往就遂認取為華夏民族遠古以來固有的事物,衍生種種附會的記載。澄清相關的史實,反過來也可以幫助我們糾正古文字考釋中沿襲的誤說:作為判斷兩魏晉南北朝間諸多託名著作著述時代的一項依倨:為《漢語大詞典》等辭書的相關條目提拱更早的書證。大凡古代事物的辯證,說有易,說無難,而中外文獻浩如煙海,非加窮治,不可能得確論。現今各地新史料層出,中外文獻交流日趨便利,有心的研究者續加考索,則發碁疑蘊,補正本文的闕失,當在不遠的將來。
鷹獵通訊發刊詞
2009/01/22 03:48
FALCONRY NEWSLETTER 鷹獵通訊
Vol. 01-01, Jan. 1992.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各位鷹友:
你好。
由於國內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鷹獵活動逐漸沉寂,加上缺乏鷹獵資訊交流,情況似乎越來越悲觀,但這正是鷹獵活動的最佳轉機。因為只有在有效率的保育法規範下,才能有健全的猛禽族群及獵物;也只有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仍能繼續堅持的鷹友,才能成為這個活動的中堅。
為了把握這個轉機,我們免費發行這一份”鷹獵通訊”,希望利用這一份刊物聯絡各地鷹友的情感,並提供我們這幾年來收集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也許大家會納悶,為什麼這份刊物取名為”鷹獵通訊”而不是”馴鷹”或”放鷹”?因為馴鷹、放鷹只是鷹獵的前奏,為鷹獵而做準備的訓練而已,養鷹為的是欣賞牠們那敏銳搜尋、有力而迅速的飛往獵物,及致命的一剎那,沒有了這些,鷹不過是一具會吃肉,會拉屎的標本或電動玩具罷了(視其是只被餵養或只叫飛而定)。
也許你也會問:既然你贊成保育,為何要談鷹獵呢?因為一位真正從事鷹獵活動的人,一定要把精神集中在一隻鷹身上,如此他就不會去買太多鷹而危害野外的族群。而鷹在野外本來就以打獵為生,就算我們不養這隻鷹,牠還是要打獵的,只要我們遵守法令:不打過量獵物、不打稀有動物和遵守獵季規定,鷹獵要比其它如火槍、陷阱要人道、公平而對野生動物的衝擊也要小的多了。而且要從事鷹獵活動一定要把鷹照顧得恰到好處,鷹太肥不聽話,太瘦抓不到也殺不死獵物,更要天天練飛來鍛鍊體能,如此這隻鷹一定可以健康的養很久,而不必常常買新的鷹。你不認為一隻鷹在人為的環境下飼養而仍能天天自由飛翔且能發揮狩獵天性,是對牠最人道的飼養方法?
至於這份刊物的內容目前將分為三部份:
一.猛禽保育新知,二.國外鷹獵消息,三.鷹友交流園地。限於人力、財力,初期只能維持一張A3雙面版的月刊,希望能有鷹友共襄這份還蠻有趣的工作,並在將來能形成一個有力的組織。因為只有全體鷹友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才能讓這份刊物更有水準。
另外礙於財力不足,希望各位一定要回信確定要這份刊物,下一期才會寄到,並請多多介紹其他鷹友知道。至於鷹獵技術方面,因為基本上我們並不想推廣這項活動給”新人”,而增加猛禽族群的壓力,所以技術方面將視不同鷹友的需要,在鷹友交流園地來探討,希望讓大家手頭上的鷹能養的更好更健康,大家也能享受到更多鷹獵的樂趣,使這項活動能步向正軌。
老禿鷲
Kes
2008/05/11 15:03
前幾天,我在寫提姆 迦拉格(Tim Gallagher)的新書簡介時,談到鷹獵怎麼自他受虐的成長過程中救贖了他,我突然發現,這種鷹獵和男孩的成長過程好生面熟,原來這場景,我在我鷹獵的啟蒙電影中看過類似的情節,記得好像是在國一或國二時候的一部電視長片,"Kes"中文片名好像就翻成"男孩與鷹"。
片中描述住在英國一處破落煤山,活得很不快樂的比利,不管在家裏或學校都是一事無成,小麻煩不斷,且命中註定等他長大就是要下煤坑,there was no way out。
直到有一天"Kes"(克斯,kestrel紅隼的簡稱,姑且稱它為小紅)這隻小紅隼在他的生命中出現,比利為了知道怎麼養大、訓練這隻紅隼就到處找資料,因為他是個名聲狼藉的小鬼,圖書館不讓他辦借書證,為了小紅,他甚至到舊書商處去偷鷹獵的圖書。
在歐洲,古代鷹獵是權貴的特權,一些早期的鷹獵文獻除技術性的描繪外,其實文藻非常豐富。因為比利沉浸這些書籍,在學校的英文課表現越來越好,讓平時對他搖頭嘆息的老師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最後比利把他小混混哥哥的賭馬錢拿去買小紅的東西,而從來沒贏過馬的哥哥卻在那次賭到頭彩…….
影片至此,總讓人覺得命運的捉弄是何等無情。
除了鷹獵的文采,我想改變比利最大的是,他和小紅所建立的那種鷹獵過程中;鷹與人那種若有似無,卻互相依賴的伙伴關係,那是比利一生中從來沒有的信賴感,我想我們這些鷹獵瘋子多少都會有這種感覺吧?
這部影片是由Barry Hines原著A Kestrel for a Knave’ (小廝的紅隼)所改編,由英國導演Ken Loach執導,於1969年發行。片中的演員,包括飾演比利的14歲男孩David Bradley多為當地的業餘演員。David Bradley一生也只演過這部電影。
除鷹獵這個主題外,我也蠻喜歡那種淡淡的英國電影味兒。本片使用的各種英國腔調,聽說使本片成為英國中等學校課堂裏的語言教材。
最後我突然發現,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片中的男孩身影恍惚就是自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