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6, 2013

錦灰堆.大鷹篇一(轉)

2010/12/23 12:49


(轉) 節錄自 錦灰堆  王世襄先生 著

養獾狗、玩大鷹是過去北京同一社會階階的兩種娛樂癖好,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故俗語有“獾狗人鷹”一辭。 
“鷹”,其廣義被用作猛禽的總稱,包括體型最大的雕(別名日鷲)類;體型次大的鷹(即所謂“大鷹”)和鶻(北京稱免虎,乃兔鶻一音之轉);體型最小的隼類(鷂子、細雄、伯雄、松子等皆屬之)。狹義的“鷹”把雕和鶻排除在外,只包括捉兔的“大鷹”、捉雉的“鷂鷹”和捉鳥雀的隼。因各種隼都不大,故通稱“小鷹”,捉兔的鷹大,故通稱“大鷹”。

       
人類養鷹,歷史悠久。中外文獻記載及形象材料十分豐富。全國各地區不但所養鷹種不同,打鷹、馴養、出獵亦方法多異。經過蒐集、採訪、記錄,可以寫成數十萬言的專著。不過本篇只講我親身馴養過的大鷹,分為扣鷹、相鷹、訓鷹、放鷹、籠鷹五節。一、打鷹


       
凡是對鷹感興趣的,都願意知道鷹是如何打到的。因此講玩鷹當從打鷹說起。不過講打鷹只有打鷹人最有發言權.其次是鷹販子,也有機會看到。至於一般養家,恐怕只有少數人見過。

       
打鷹可真不容易,上山就是一整天,帶著星星出家門,踏著月色回村子,爬過十幾道山梁,餓了啃幾口乾饃,渴了喝幾口隨身帶的涼水要是喝光了,只有走捧山溝衛飄著羊糞蛋、綠不綠、黃不黃的積水喝。養鷹家很少願為看打鷹去受這樣的罪。至於打垮的地方,遠在一三百里外的塞北“大山”不用說了。即使是較近的“小山”,如冷風口、天橋、兩凌、九龍山等,離京也百里開外,不去上幾天不行。最近的地方也在香山臥佛寺之間的山頭上和寶珠寺上坎,不下百十里。近雖近了,鷹卻少於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見不到一隻大鷹飛過。有誰肯不辭徒勞往返而去看打鷹呢!

       
我很幸運,1938年秋曾去西山看打大鷹,居然一去就看到了。欣喜之餘,隨手把這一天的經歷寫了下來,可算是一篇紀實。今日取讀,還歷歷如昨。不然的話,事隔五十多年,即使是賞心慪意之事,也不可能記清了。

       
以下約匹千言均錄自舊稿。但有些關於打鷹知識,當年寫紀實時還不知道,現在覺得應補充進去。特用方-弧【】括出,作為後增的標誌。

       
我今年買的第一架鷹是我看它俯衝人一架青鷹,從此和他相識。趙四家住青龍橋西北鑲紅旗北門.今年農曆八月十八日,我前往拜訪的目地倒不是為看打鷹,只想給他留個信兒,撂些定錢,打著好鷹好給我留著。鑲紅旗北門迤東一點,路北三間破瓦房是他的家。院牆坍了-大半,花牆子門樓也沒了頂兒,但從村子的格局來看,宮房櫛比相連.當年旗營子確實興旺過。我隔牆喊了一聲:“趙凌青在家嗚?”一位老太太拉著個小姑娘走山屋來,對我說:“兒子打鷹去了。”她邁出大門.回身指給我看西北山坡上的寶珠寺,寺北半山腰上一條白沙沙的路名叫白道子,是去三招(當地稱烽火台碉堡曰“招”)必由之徑。擦著三招西牆一直往上走,繞過山環就到打鷹的地方了。

       
我覺得路途不遠,故未加恿索便解開大褂的紐子,撩起大襟,向白道子,大步走去。真是“望山跑矩馬”,看著彷彿很近,走了半天,再看反而更遠了。八月的天氣已不熱,太陽也不高,走忙了照樣出汗、好容易爬到了白道子,原來只是青石頭被釘鞋踩成砂礫,遠看竟如有雪一般。從白道子上三招,更不好走,路窄而曲折待我背靠碉堡住山下看時,汗己浸濕了衣衫。稍稍歇歇腳,又往上爬,以為打鷹的地方已遠了。不料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沒有趙四的踪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來,此行既為買鷹,留話就行了,何必跑上山。既要上山,又為什麼不問清道路,免得在山上亂轉。接著我又想開了,今天只當來逛山,多轉轉總不至於找不到:頂多餓一兀,渴一天,又算得了什麼? 對面來了個打柴人,挑著山草要下山。我向他打聽趙四.他說半個月來天天碰到他.只要順著俺下山的道路往上走,準能找到他。我的精神馬上來了,道聲“勞駕”,三步當兩步,又往上爬了。打柴人說得不錯,上L小遠,有用石塊壘的矮牆,足扣鷹人隱身之處,名叫“鷹鋪”。但是牆內沒有人,牆外乜看不見網。我心裡有點納悶,趙四哪兒去了呢?只希望等等他會來。於是靠在岩石上望著雲彩出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不知在那裡靠了多久。太陽到了正午,靠久了被山風一吹,又有點涼,把大褂紐子扣上,撣了撣土,無可奈何,只好下山回去了。沒有走半里路,又碰卜打柴人,他很詫異我會在山上呆那麼久。待告訴他趙四沒找到,他遲疑了下說:“來、來、來,跟我走。”經過打才靠著休息的岩石,貼山環往北繞,連小道兒鬱沒有了,只能找石頭縫和草根多處下腳,走不遠,發現面對正北深谷的山頭上,矮牆屙面蹲著一個人,正是趙四。我輕輕地走過去,坐在他身旁。他已在此守了一個上午,連隻小鷹也沒有看見。

       
待我來描述鷹舖的地形和鷹網設施。鷹舖位在距頂峰不遠的山坡上,坐南朝北,居高臨下,在稍有小坳可容一二人處壘起一道石牆,高三尺餘,寬約六七尺,打鷹人就呆在牆後。牆上留兩個洞,靠下的洞一根鐵絲由此穿出,名曰“彈繩”,是刷來拉網的。靠上的洞,兩根繩索由此穿出,是用來提拉“油子”的。油子就是活的誘餌,鴿子、胡伯喇各一。胡伯喇比麻雀大不了多少,一名賭;即所謂“伯勞燕子,各自東西”的伯勞。

       
網約六尺見方,週匣粗線作綱,張掛在四根斜偃著的竹竿上,貼近剛邊的兩根粗些,網中間的兩根細些。彈繩和網上緣的“網綱”及竹竿上頂相連。網綱另端叉和一根鐵絲相連,約有兩三丈長,拴在一根樁子上,名日“腦橛”。經觀察,發現竹竿下端有孔,夾著它是兩個栽人山坡的橛子。橛子架著穿過竹竿孔的橫軸,故整片網下有四個活軸,使網像一張書葉子似的能向左或右翻轉。由於鷹從東方飛來時為多,網總是東而敞開,向西傾斜。翻扣過來,被網覆蓋的坡面名曰“網窩子”:兩個油子就安放在這裡。從石牆的洞向坡下望去,撣繩和腦橛遙遙相對,在條直線。竹竿下的橛子則向西偏出兩三尺,如果將幾個點連起來.就形成一條近似彎弓的曲線。正因如此,當鷹來攫捉袖子,猛拉彈繩,網就會迅速地向東面扣過來。

       
再說油子。鴿子和胡伯啊分別拴在一個上形木架上。木架的直棍上端拴繩,通到石牆靠上的小洞。橫棍的兩端被有孔的一雙木橛子支起,使它起著軸棍的作用。只要提拉小架,就可以牽動油子。更因另有短繩連著直棍和栽人山坡的橛子.故架子只能拉到一定的高度,約和坡面成70度而止,不致被拉翻。可憐的油子,眼皮都被細線或馬尾縫上,不使透光。只有如此才能任憑打鷹人擺佈,要它什麼時候飛,提拉木架,它就撲漉漉地拍幾下翅膀,隨又跌落到坡面。如果油子眼睛能見天,有鷹飛來,它早已嚇成一灘泥,趴在地上不敢動,又怎能引誘雁來人網呢?趙四告訴我,要是來了小鷹,他就提拉胡伯喇;耍是來了大鷹,他就兩隻油子一起拉,因為大鷹既抓鴿子也抓胡伯喇。

       
有關鷹網及其設施的最早記載當是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肉攫部》中的一條:“鷹網目方寸八分縱八十目,橫五十目。……有網竿、都棧、吳公。磔竿二:一為鵓竿,一為鴿竿。鴿也能遠察,見鷹常在人前。若竦身動盼,則隨其所視候之。”可見當時的網為長方形,也有網竿。 “棧”字本義為系畜之樁,疑指釘網的橛子。碟竿為拴油子的木架。油子用鴿子和鵯鶉,不用胡伯喇。鴿子也可當看雀使用。一切足“證明,現在打鷹的網及其設施早在一千多年前已經有了。

       
我曾把當年寫的紀實念給老友常榮啟由聽。他認為我所見到的是京西山的鷹鋪,和大山的設施頗有出人。如明、清兩代為官府進鷹的赤城(在河北北部雲州附近,距內蒙古不遠)鷹戶,鷹鋪不壘石牆而用山草樹枝搭成窩棚。網竿只有兩根。可見各山自有它的傳統方法而彼此時有差異。大山鷹鋪還用大鷹和兔子皮作油子,引誘大雕來襲擊,將它扣入網內。因大雕有和鷹爭搶食物的習慣。更有使用截然不同、尢需人看守的“攢叉網“和“鍋網”等,設計詢單而巧妙,值得採訪記錄,但非專著不能詳及。

       
打鷹難,難在必須手捷眼快,心手相應。鷹來時,快如電,疾封風,真是“飛將軍自天而降”。手稍一慢,油子就可能被鷹抄走或攥死。人怕眼睛跟不上,早就想出了好辦法,利用鳥來替人站崗放哨,搜索長空。被利用的鳥即所謂的“看雀”。又是一隻胡伯喇,一隻不縫眼皮的胡伯喇。

       
趙四又開講了。他說:“打鷹必須分辨風向。鷹和魚搶上水一樣,總是頂著風走。今天早晨刮北風:鷹擦著陰坡向西飛,所以網安在北鋪。現在眼看風要轉變方向,說不定我們得往南鋪搬呢。”他叫我注意山上的草,果然連動也不動。可是再看山頭上受得著南風的草,都已向北倒了;他用手遠遠一指,遠,遠極了,差不多在東頭望兒山上面,有鷹飛過。他一望而知地說:“是鷂子,它一定向南飛,擦著陽坡走。。沒有北風,這裡休想過鷹。別在這里白耗著,我們趕快收網吧。”

       
趙四跑下坡解開網竿的繩,把網在竹竿上繞成一個球。撣繩盤好了,油子也飛了。我替他舉著餚雀,背著兜子,不慌不忙地往南坡行來。路上我發現他兜子裡的饃已經吃完,水壺裡有半下子水,據說是溝裡打的。我渴急了,呷了一口,差點沒嗆死,太難喝,不禁想起飄著羊糞蛋的山溝穗水.再渴我也不喝丁。

       
南鋪安好了網,趙四說,這塊鷹舖有來歷,隱老頭傳給他父親,父親傳給他,別人是不得佔用的。因為山頭有塊大石頭向南方突出個包,尖頭尖腦,人稱“黃鼠狼” 是西山六七塊南鋪中最好的一塊。秋天很少刮南風,但只要刮,這裡打鷹就有幾分把握。我聽他如此一說,又把渴和餓給忘了。

       
南風越刮越大,趙四也越來越高興。他說,現在差不多四點鐘,正是好時候。鷹來時,說話不要緊,可千萬身體別動,更不能和鷹對眼神。注意看雀,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鷹來了。我全神注觀者看雀,真太有意思了,人想出來的辦法太妙了,不愧是萬物之靈。但隨又想到正因為是萬物之靈,也能成為萬惡之首。人常常利用動物來陷害動物,用油子、看雀都是明顯的例子。看雀胡伯喇拴在一根長長的棗樹杆上,趙四將它插在離人不遠而視野廣闊的地方。胡伯喇脖下拴著線,線下端有個緞子套住枝子上,它可自由地順著棗枝上來下去跑。枝底有個凹坑是它的防空洞。當沒來鷹時,油子眼神澄清,平靜無事,它神色自若,氣度安詳,理理毛,拉拉膀,伸件脖了,顛顛尾巴,好不自在。忽然眼神一愣,毛兒一緊,說明發生了情況,遠處有鷹出現。它一邊密切瞭望,一邊一段一段地往枝下出遛。驀地掉進了凹坑,這時鷹也來到了當頭。趙四在胡伯喇開始緊張時已經接到了警報,一手將彈繩握緊,一手把油子提拉得亂飛。果然把飢鷹從遠方引誘到山前。我也看明白了,原來是一隻花狸豹(比大鷹小.鷹中最不中用的一種,不堪馴養),在離網五六丈的空中“定油”(兩翅緊扇,定在空中不動為“定油”)。忽然它識破了巧機關,嗖地兩翅一斜,往南掠空而去。胡伯啊頓時解除了警報,從坑中躍上棗枝,越爬越高,直到頂端又自由自在,神氣起來了。

       
我不由得責怪自己,花狸豹八成是被我給看跑了.連忙向趙四表示歉意。他卻故意安慰我道:“不一定,有時沒有對眼神色它也跑。再說就是看跑了又算老幾,花狸豹賣給楦標本的只給兩毛錢。”正說著,忽然看雀撲地一聲掉進了凹坑。抬頭看,只覺得眼前一黑,彷彿一塊磚頭從半空扔了下來。趙四站起來喊:“好大個的兒鷹子:”(當年的雛鷹叫“兒鷹子”)定鏡再看,尢鷹已扣在網窩子裡,唧溜唧溜地亂叫.我愣住了,竟沒有看見從哪個方向飛來的。

       
趙四跑下坡,從網裡把鷹掏出來,用繩兒“緊上”(一種暫時性的束縛法,翅、爪都貼身捆好,使鷹不能動彈而又不會傷害它,便於攜帶)。淡豆黃,窩雛眼,大黑趾爪,慢桃尖尾(詳後),足有三十二兩。雖長得不甚出色,卻也挑不出大毛病,只顏色淡了些。趙四笑著對我說:“鷹是從西北方向上來的,我早就看見了,只是沒有對你說。”我心裡明白,準是怕我冉給看跑了,所以不言言。

       
趙四高興,我更高興,為買鷹而看見打鷹,看打鷹居然看見打大鷹,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趙四釘了半個多月網,小鷹打了不少,大鷹這還是頭一個。太陽轉過山頭,偏東南的山坡,比平地黑得還要早,山影已經快把三招遮上。趙四說咱們起網回去吧,晚了鷹要入林,冉說鴿子剛才被鷹攥了一下,受了傷,飛不動了,不能再當油子使了。下山還是我給趙四背著兜子,因為裡面有大鷹,走山道加倍小心。回到鑲紅旗,老太太拉著孫女早在那裡等候,頭一句便問:”引著大鷹了嗎?“”打著了!”趙四回答也透著精神。大鷹就是油鹽柴米呵!我們以十二元成交。我笑嘻嘻地捧著鷹走,他們箋嘻嘻地送我上路,真是“皆大歡喜”。走到青龍橋,早已掌燈。連忙進茶館,吃飽喝足了才回成府東大地。
二、相鷹


       
判斷鷹的好壞,全憑它的形象長相。古代定有《相鷹經》一類譜錄,惜未能傳至誇今世,唯辭賦歌訣.論說筆記,乃至片語只言,亦復不少,內容涉及雌雄、年齡、顏色、形相等方面。以下分別述之,先引古人之說,次取北京養家相傳之經驗口訣,意在參較印證。經發現上下百年,竟絕大部分吻合一致,足見師承傳受,屢驗不爽,故能世代相傳。間有參差抵觸,不相契合者,則據個人所知,試論以何為是。

       
【一】雌雄

       
鷹類與一般禽鳥相反,雌大於雄,隋魏澹(字彥深)《鷹賦》已有“雌則體大,雄則形小”之句。 《酉陽雜俎?肉攫部》亦稱:“雉鷹雖小,而是雄鷹。“此話只說了半,另一半應為:“兔鷹故大,卻是雌鷹。”困雉鷹、兔鷹乃同一鷹種自雄與雌。當代鳥類學家列此自然早有所知,《大英百科全書》將兩注大小之異寫入Falconiform條,指出鷹類一般雌者比雄,旨體重大百分之一十至百分之一百。北京養家知小鷹中之“松子”為雄,“伯雄”為雌;“細雄”為雄,“鷂子”為雌。而“伯雄”、“鴰子”均大於“松子”、“細雄”。至於大鷹,承窩侯爺見告:“老輩相傳雞鷹是公,大鷹是母。”而雞鷹、大鷹即古人所謂的雉鷹與免鷹,故與《肉攫部》之說完全吻台。

       
大鷹、雞鷹,大小,不難分辨。北京養家為了獵兔,只存大鷹中挑選優劣,而雞鷹則不屑一顧。因其體小力弱,獵雉又須遠人山中,故無人養牠。

       
【二】年齡

       
偶檢字書,有“一歲曰黃鷹,二歲曰『鵝鷹,三歲曰鸧鷹”。之說。鵝、鸧二字,《肉攫部》不斷出現。如:“凡鷙擊等,變為鴿;一變為鵝:轉鸧:三變為正鸧。至此以後,至累變皆為正鸧。”除“變鴿”一語費解,有待查考外,所謂“鵝”乃二年之鷹,“鸧”為三年及三年以上之鷹.該書各條可科互證,其義甚明,且可知為唐代養家所習用。即此一端.已足使我驚異。因任何動物,如果古人為其不同年齡命名造字,那麼它一定是和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如馬、牛、羊等家畜才會有。今鷹亦然,有力地說明在古代鷹和人的關係是何等的密切。其密切程度超過了我的認識和估計,因而使我感到驚異。

       
《肉攫部》講到鷹“一變背上翅尾微為灰色,臆前縱埋變為橫埋”;又曰“一變為青白鵝,鵝轉之後,乃至累變,臆前橫理轉細,則漸為鸧色也”;完全符合大鷹羽毛紋理變化的規律。原來,凡大鷹自幼到老,每年換羽毛一次,每次換羽毛紋理都有變化,而以第二年第一次的變化最為顯著。鷹初長成.胸部(即臆)每根羽毛上都有上細下粗的長點,即所謂縱理(彩圖64)。次年換羽毛,長點變成了橫道,即所謂橫理。以後每換一次羽毛,橫道就變得細一些,毛色也白些。故養家一看文理是縱點,就知道是剛剛長齊毛的當年鷹,通祢“兒鷹子”。如橫道教寬,而且有退落未盡的縱點羽毛,就知道是脫過一次毛的二年鷹,通稱“一脫”。此後據橫道的寬窄,白色的等差,估計其為三年鷹、四年鷹、五年鷹……,而飾之為“兩脫”、“三脫”、“四脫”……。當然兩脫以上的估計未必完全正確,但亦大至不差。還有凡是脫過一次毛的鷹統祢“破花”,脫過三次、四次或更多次的曰“老破花”。

       
《肉攫部》篇幅雖長,言及形相的只兩句:細斑短脛,鷹內之最。

       
朝鮮李焰纂輯的《新增鷹鶻方》是一本罕見的書,中有《相鷹歌》
              
論鷹何事最堪奇,貪訓居上疾次之。
              
胸軒脊分定快駿,目光如電爪如錐。
              
若知秉性柔且馴,吻欲短兮頭欲規。
              
兩腳拈粗枝節疏,競道能攫真不欺。
              
大者頭小小者大,羽毛欲見羽參差。
              
刷翎跳身伸腳攀,名為弄架定應良。
              
趾成十字尾和盧,彥深著賦為讚揚,
              
羽毛要欲善折破,坐則尾短飛則長。
              
掄類亦有數般色,黑白間見黃赤當。
              
人言小馴大則悍,在山馴者在手翔。
              
頭修觜長善回顧,雖云能捕終飛揚。
              
獵家所訣略如此,餘詳太好眼中看。

       
《相鷹歌》後還有《闖見常談》,當為李焰所記,摘錄有關彤相教條:
              
鷹鶻身如圓木,左右前後,視之如一者佳。
              
鷹上則圓大,下則尖殺,如菁根者良。
              
小者足粗大脛長者良,大者足清。
              
勁脛短者佳。皆貴瘦硬無肉,磷甲粗而恕起者良,最忌軟細而伏。
              
指如十字,爪短而直者佳。指司川字,爪曲如釣者下也也。
              
劍翎幹勁,葉薄尖如括刀,末端直挺不內曲者快。
              
頰欲圓短,項欲秀長。
              
目向前而深者良,若向腦而凸者性悍。

       
收入《古今圖書集成》的《鷹論》,署名“臣利類思”,乃西洋人,漢譯&呈進時期可能在康熙年間。內容分鷹與鷂兩部分,中有《生鷹形象》一則,所記為歐洲養鷹經驗。綜觀全論,多言猜鳥雀,絕少涉及攫兔,可知所養以雞鷹及鷂為主。論形象亦未見超出前人之說,故不錄引。

       
古人論形相,只能擇其重要者,試為闡述。 “立如植術”,“鷹鶻身如圓木,左右前後,視之如一者佳”,“上則圓大,下則尖殺,如菁根者良”,都是指鷹的整體形象而言的。菁根又名蕪菁,俗稱蔓菁,近似芥菜疙瘩,身大尾尖。北京對此種體型往往說:“這鷹都長在頭里了。”凡此生相,前胸必寬廣;即所謂“臆寬”。

       
古人相鷹,均尚頭圓、頂平、嘴短。頭小如鶉如鴟,皆不可取。北京選鷹,以雕頭為貴。雕頭之頂即平於一般鷹頭,又謂頭大主憨厚,頭小主奸狡。古今相法基本一致。

       
足脛(胯下至踵口脛)宜長宜短,古人似無定論. 《鷹賦》、《肉攫部》尚脛短,而《聞見常談》則謂:“小者足粗大脛長者良,大者足清勁胚短者佳。”北京稱脛短之鷹曰“短樁”,善於掠地攫捉;脛長之鷹曰“高樁”,能離開地面下把。窩侯爺“為高樁鷹逮的花哨,下跑上飛,顯得好看;矮樁鷹有一股樶勁,連尾巴都能兜上,起堵截的作用,論實效短樁為優雲。至於骨骼,不論高、矮,足脛均以粗扎為貴。

       
脛足顏色或正黃.或黃中偏白,或黃中偏綠。北京分別以黃、蔥白、柳青名之。 《鷹斌》將黃足列入“不如勿有”之列,而北京以為脛色無關優劣。脛足鱗片,北京名之日“瓦”粗糙為佳,與古人“腳等荊枯”,“兩腳桁粗枝節疏”,“鱗甲粗而怒起者良”,“最忌軟細而伏”,完全吻合。

       
“指重十字”,不可如“川”字,不難理解。鷹爪有四趾,“十字”謂左右兩趾長得開張,而成直線。 “川”宇謂迎面三趾不開張,併攏在一起,遂近“川”宇之形。 《聞見常談》以趾爪短而直者為佳,曲如鉤者下。北京選鷹寧耍趾爪粗而短,不要細而長.細者無力,長爪易傷。爪色尚黑如墨,與《鷹賦》“爪則如鐵”吻合。

       
“尾貴合盧”曾久思不得其解,近日始有所悟。字書釋“盧”,乃矛戟之秘,而古人制秘常用積竹法。長沙瀏城析東周墓出土銅戟,秘中山為菱形木柱,外包青竹篾一周,共十八根,周圍用絲線纏緊,再用漆粘牢。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密,中為木心,外包長條竹篾兩層,絲綢纏裹後再包漆。故“台盧”乃形容鷹尾有如由多根篾條合成的戟柄。如此理解,便覺古人描繪頗為形象了。北京養鷹稱讚好鷹有“尾巴擰成根棍兒”的說法,與“合盧”辭異意同。

       
關於鷹翅膀,《鷹賦》有“翅厚羽勁“之說,北京相法,膀拐子(即從正面看,鷹胸兩側可見的翅膀部分)貴薄,大忌臃腫肥厚,似與魏氏大相徑庭,而與《聞見常談》之“翱宜薄尖如舎刀”並無矛盾。膀拐子厚者起飛遲而迴旋欠靈活,累試皆驗,故養家深信不疑。

       
最後待我括出北京相鷹流傳最廣一語:“雕頭鵏背桃尖尾。”雕頭前已言及。鵏為鴻雁一種,俗有“天鵝地鵏”之說。 “鵏背”謂鷹背羽毛有與鵏背相似之花色,每片中部色深,外有淺色邊。 “桃尖尾”指尾上花紋。鷹尾翎十二根,上有四道深色斑紋。其中兩根自下而上第二道花斑合成桃形或元寶形為桃尖尾。無白邊,花紋不突出者為“慢桃尖尾”,價值遠遜。桃尖尾鷹捉兔時能“犯哨”,即忽然騰空而起,又俯衝疾墜,砸中中兔身,動作驚險,成功率極高,故為人重。口訣“十個桃尖,九個上天”亦指其能犯哨而言。
三、 馴鷹

       
馴鷹始於買到鷹之日。

       
“小山”鷹,網家打到即送與鳥市去賣。 “大山”因路遠,耍湊夠一挑才進城。每挑前後的兩個草圈上,可以拴八頭鷹。鷹戶樂意整挑賣給鷹店,好立即回山繼續釘網。老年間北京鷹店不少,三十年代只剩下東四大溝巷一家,門外三根長槓,鷹都戴著帽子一字兒排開,掛在上面。買妥後先問明落網時重量多少,往往還要稱一下,看所說的是否可靠,此鷹日後熬到多少分量下地捉免,這原始重量是一個重要依據。例如落網時重三十兩,熬到二十六兩,也就是說約減去其體重的五分之一,下地較為適宜。重於二十六兩鷹有逃逸之虞,輕於二十六兩又將因體虧而無力搏免。稱的方法用秫秸扎一個三角形架子橫架承鷹。

       
分手不回家,往往接著熬後夜,一個人頂了。出門已經幾個鐘頭,走了幾個鐘頭,走了十幾里路,能不餓嗎?走進大酒缸,不喝酒也要來碗餛飩,四個燒餅。我認識養家西城較多,離開大酒缸,多半去西城。反正熬鷹遛的越遠越好,所以喜歡繞遠兒。從前門到天安門的石頭道, 又平又直,踩著落葉,簌簌地響,怪有意思的。走西長安街,拐西單,奔西四,到面對太平倉的夜茶館,又是我們熬鷹的聚處。鷹怕熱,不能進屋,門外的條桌條凳全是給我們預備的。沏一包葉子,來兩堆花生,一邊剝,一邊聊。因為右手舉著鷹,僅有左手閒著,只好咬開花生往嘴裡倒,往往連皮兒也吃了下去。東方一挑哨, 鷹又來勁兒了。地下一發白,它又亂飛了,只好掏出帽子給它戴上。我們又出發了,上德勝門曉市去。過新街口往東走,天越來越亮,路上又碰上幾位架鷹的朋友。太陽上了后海的柳梢,支白的人來了,把鷹接過去,我回家睡大覺,傍晚再接前夜。照上面所說的熬過五六天,鷹的野性磨掉了一些,白天在胳膊上不亂飛了,帽子可以不戴了,行話叫“掉帽兒”,這是人和鷹打交道的第二個回合。

       
由於熬鷹總往人多處走,故不論白天或夜晚都要注意一件事——鷹拉屎,北京叫“打條”(鷹屎自古就叫“條”,見《肉攫部》) 只要它稍稍向後一坐,尾巴一翹,一泡稀屎就竄出老遠。老養家的胳膊對打條能有預感,連忙蹲身沉臂,讓條打在地上。初學乍練的措手不及,便會滋周圍人一身,人家自然冒火。榮三告我某年某月十五日,醬菜窪傅老頭,一位世代養鷹的老行家,帶著家人架鷹來到東嶽廟山門外。那天天氣晴和,攤販生意興隆,遊人正多。他家人一時走神,一泡鷹條打在豆汁挑子的大鍋內。傅老頭抄起勺子在鍋內一攪和,說了聲“治病的”。賣豆汁的一愣,隨即有所會心而沒有吭聲。喝的人也沒有理會。這鍋豆汁一直賣到見鍋底。按《本草綱目》稱鷹屎曰“鷹白”(其色白,故名),可以“消虛積,殺勞蟲”。儘管傅老頭言有所據,鷹屎也吃不壞人,他也未免太惡作劇了。我初架鷹時也露過怯,打條髒了人家衣裳,賠禮還不答應,把衣服洗乾淨登門道歉才了事。

       
生鷹開始餵的是鮮紅的羊肉,兩三天后羊肉泡水後才餵,越泡時間越長,直至全無血色。這是為了降低養分,使鷹 消瘦。俗云“飢不擇食”,鷹餓了才肯吃白肉,並連顏色淺淡的“軸”(音zhou)也吃下去。這是人和鷹打交道的第三個回合。

       
說起“軸”,需要作些解釋。這是鷹必須吃下去的一樣東西,養家無不知之。但這個字如何寫,問誰也說不出來,我也未能找到一個音與義和所餵之物沾點邊的字,只好暫用讀作zhou的“軸”字了。
       
“軸”,北京用線麻來做,水煮後經捶打再入口口且嚼,務使柔軟,然後做成如兩節手指大小,略似蠶繭,餵晚食時裹肉讓鷹吃下去。不同地區製軸用料各異,或用檾(音qing)麻,或用布、穀草、鳥毛為之,求其柔軟不傷鷹喉則一。

       
原來鷹不論大小,捉到獵物都大口撕食,連鳥羽獸毛一起吞下。血肉筋骨都能消化,惟獨羽毛不能分解吸收,也無法排瀉出來,只有在嗉、腸裡被緊成一團再從口中吐出,這一晝夜的食物消化才算完成。鷹在大自然中即如此,故山林中也能拾到鷹吐出的球狀物體,養家稱之日“毛殼兒”。鷹落人手,開始只餵肉,吃不到羽毛,故須給補上一個軸。待馴鷹成功,捉到兔子,雖能吃到一些皮毛,但終不及野生時多,故麻軸須繼續餵下去。

       
宋代大科學家沈括對自然現象觀察敏銳縝密,他發現鷹不能消化毛羽並寫進了《補筆談》。更早的是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收有“旭”宇:“鷙鳥食已,吐其皮毛如丸,從丸禺聲,讀若戩,於跪切。”旭”字的始創自然遠在東漢之前。“旭”就是北京所謂的“毛殼兒”。李焰在《調養雜記》則將“旭”作為一節的名稱,內容都是關於軸的材料、制法等。實際上他已經把鷹在野生中吐出的旭和人工泡製的軸等同起來而視為一物了。

       
北京養家流傳著一句話:“熟不熟,七個軸。”意思是生鷹餵過七個軸,不熟也差不多了,可以開始捉兔子了。魏彥深《鷹賦》有“微加其毛,少減其肉”兩語,意思是把做軸的毛加多一些,餵鷹的肉減去一些。可見自古以來養鷹即用軸和肉來控制其攝入的營養數量,維持消化系統正常運行,以期達到馴養成功,為人捕捉的目的。不過據我所知,北京絕大多數養家認為軸的作用只在舌去其膛內的油脂,消耗其體重,使鷹飢餓,供人驅使。如此理解恐怕不夠全面,因而也就不夠正確。因為忽略了吃毛吐軸原是鷹本能的、天然的消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記得1932年前後在美國學校讀書時,校長請來了一位美國鳥類專家做演講,題目是《華北的鳥》,講到了大鷹。講後我提問:鷹吃了它不能消化的毛怎麼辦?養鷹為什麼要餵牠吃一些不能消化的東西來代替毛?他因聞所未聞而瞠然不知所對。由此看來,我國千百年前的古人比二十世紀的某些外國鳥類科學家,對猛禽的知識究竟誰知道得更多一些呢?

       
餵白色肉並控制分量,使鷹體重逐日下降,它自然越來越餓,這時開始訓練“跳拳”。辦法是將鷹放在槓上,或由另一人舉著。餵者左手拿著五尺子,右臂套袖上搭。小片鮮羊肉,湊到距鷹一尺來遠的地方,一邊晃動套袖引起鷹的注意,一邊“嘿”、“嘿”地叫它,讓它跳到套袖上來。跳過來即餵牠,如此多次,每次距離拉大一些,直到把五尺子由雙折打開成單股,距離超過了一丈,鷹還是很快地跳過來,“跳拳”算是訓練成功這是人和鷹打交道的第四個回合。

       
下一步訓練“叫遛子”。遛線足有十來丈長,風箏線框子成了馴鷹的用具。雙折的五尺子下端套個鐵圈,穿在線上。叫鷹人和舉鷹人的距離從三四丈開始,加大到十多丈,每次都按下面的方法叫它從舉者的臂上飛到叫者的臂上。

       
叫者將遛線圍腰繫好,臉背著鷹,來個蹲襠騎馬式,把穿套袖、搭羊肉的右臂橫向伸直。舉者左手拿好線框子.側身彎臂,將鷹隱在胸前,暫不計它看見前方。直待叫者擺好架式,喊山“嘿”、“噬”的叫聲,才轉身將鷹亮出,使它看清叫者,展翅飛去。

       
叫遛子要求鷹飛得又正又低,擦著地皮,待臨近叫者才向上一揚,穩穩噹噹地落在套袖上, 一心出吃上面搭的肉(彩圖69-71)。不許它在中途搖頭晃腦,左盼右顧,或偏離遛線,側翅而飛,更不許到中途一下子冒了高,想要逃離繩子,遠走高飛。好在有遛線管著,要跑也跑不了,只能以噗地一聲跌落在地而告終。一切不符合要求的軌外行動都說明它野性未除,居心匣測,訓練必需回爐,考慮是否再減些肉量,降些體重,直到符合要求為止。因為放大鷹不同於放小鷹,小鷹可以繫著線捉麻雀,名曰“掛線”,而大鷹下地,腳腕只有一怍來長的兩開。如果真個跑了,還是真沒轍,只好手拿五尺子,”目進飛鴻”了。因此下地前必須經過叫遛子的嚴格考驗。叫好遛子是人和鷹打交道的第五十回台。

       
架鷹下地去抓第一隻兔子,名叫“安鷹”。這一定耍等它性起,鬥志殺機無法按撩才行。僅僅馴熟,見到獵物是不會出擊的。說也奇怪,只要熬得認真迢得透,食量得當,體重適宜,出軸正常,快則十多天,慢也不消一十月,鷹自然會“上性”。上性的表現十舒明顯。倘身邊有小貓、小狗經過.它會聳身凝眸,躍躍欲試。開門關門,嗖的一聲,它會猛地抓緊套袖,彷彿獵物就在腳下。甚至嘴爪並用.撕扯套袖,如架者不及時將胳膊抽出,竟有被抓傷的可能。

       
捉到第一隻兔了,或叫“安上了鷹”,算是初戰告捷, 是人和鷹打交道的第六個回台。此後進入日常放鷹的階段,而熬與遛仍不可少,軸仍須餵,體重仍須稱,和鷹的交道還要繼續打下去。如養放得法,鷹會越米越馴熟,攫捉本領也越來越大。隨著嚴冬束臨,天氣日寒,鷹的體重也應隨著增加,直到接近落網的分量。到那時它體力充沛,猛勇矯健,每天能捉四五隻乃至更多的兔子。過去北京有以此維持一冬生活的,名叫“買賣鷹”。偏遠山區,兔子、山雞(雉)一起抓。北京則避免獵雉,怕抓慣了連家雞也抓,會帶來麻煩。傷了老太太的雞,碰上難說話的,賠雞賠錢還不依不饒,十分尷尬。

       
養了八年鷹,使我感到為了馴鷹,熬夜遛遠,只要豁得出去,並不難。難在調節食水,控制體重,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使鷹不致因火候欠缺而背人飛去,又不致因火候過頭,體弱身孱而無力捉兔。白居易有首《放鷹》詩,雖別有所喻,卻講到了這個道理:
              
十月鷹出籠,草枯雉兔肥。
              
下鞲隨指顧,百擲無一遺。
              
鷹翅疾如風,鷹爪利如錐。
              
本為鳥所設,今為人所資。
              
孰能使之然,有術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飢飽時。
              
不可使長飽,不可使長飢。
              
飢則力不足,飽則背人飛。
              
乘飢縱搏擊,未飽須縶維。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聖明馭英雄,其術亦如斯。
              
鄙語不可棄,吾聞諸獵師。

       
不過嚴格說來,放鷹不僅要知道下地時的飢飽情況,還須深諳它被人馴養以來的身體情況和精神狀態。正因如此, 善調鷹的老把式自鷹買到手即密切注視著它的體重變化,並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它的動作神情。 “我曾經相處的榮三、王老根、窩候爺三位來說,他們都能在最合理的時間安上鷹,從拒不進食到抓到兔子。這裡強調“最合理“三個字,是因為太慢固然不好,太快會傷鷹、死鷹更不好。在訓成之後,每天餵晚食時餵軸,此後還要在胳膊上舉一兩個小時才拴到槓上。次晨約四時又舉起,不久即出軸,隨即稱分量,天天如此。人不懈怠.。鷹也好像生活有規律的人一樣,進餐、如廁都有固定的時刻。打條、出軸都要留心觀察,借知身體是否正常。條打借長而遠,白多黑少,不雜他色,盡端成片則無病。軸團得很緊,色正無異味,說明消化良好;如帶綠色膛內有油,內量宜減;顏色發紅,內熱所致,清火為治。李焰《凋養雜說》有一節以“安”名篇:
              
鷹呼吸與人同節。每食連下,食袋上則柔軟,下則堅硬,健拂羽,一足拳,
              
左右伸氣,肩背羽不動,肛門窄小而冷,一日二三屎,屎莖粗長,末大如掌,
              
黑白相間,宿則回頭插背,此平安之候也。

       
他把健康鷹的判斷法傳授給了後人。

       
《肉攫部》、《鷹鶻片》、《鷹論》還記錄了多種診治疾病的方法和藥方,有的藥如龍腦、硃砂都十分名貴,說明前人對鷹的愛護和醫療經驗的豐富積累。

       
馴鷹養鷹可歸納成兩句話: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

Tuesday, September 3, 2013

機場鳥擊防治漫談


2008/08/16 05:05

前言

自從萊特兄弟在1903年底所發明的機械動力飛機升空後,人類開始和鳥類及昆蟲共享空域,然而不到十年,我們和天空原來的主人─鳥類就開始產生衝突,也就是鳥擊事件,1912年第一位飛越美洲的卡爾 羅傑士(Cal Rodgers, BASH, http://safety.kirtland.af.mil/AFSC/Bash/) 就因為鳥擊而墜機喪生。
在飛機動力尚小的螺旋槳時代,機體的設計通常有較高的滯空能力,在失去動力後能繼續滑翔,有較高的機會尋找安全的地點降落,但飛機動力系統進入噴射引擎年代後,為減少空氣阻力,機翼面積縮小,特別是高速戰鬥飛機,一但飛機失去動力而失速後,便同時失去滯空能力,非常危險。噴射機和鳥在空中撞擊最大的憂慮便是鳥吸入引擎或撞入駕駛艙,因為鳥體型雖小,但由噴射飛行所產生的相對高速,其產生的巨大動能,能使柔軟的鳥體對堅硬的金屬引擎葉片或艙蓋玻璃造成重大損傷,因而讓飛機失去動力或導致飛行員傷害。過去重大的鳥擊事件如:1996年七月,比利時空軍的一架 Lockheed C-130運輸機在荷蘭的Eindhoven機場進場時遭鳥擊﹐墜落在跑道上﹐造成37名乘員中的30名死亡,是史上傷亡最慘重的軍機鳥擊事件。1995年九月﹐美國空軍的E -3 A WACS預警機在阿拉斯加的Elmendorf空軍基地起飛時遭鳥擊﹐墜落於跑道外 一英里 的樹林中﹐全部24名機員喪生﹐飛機全毀。金額損失最大的軍機鳥擊事件發生於1987年九月﹐美軍一架B1-B轟炸機在進行高速低空訓練時遭鳥擊﹐翼基的液壓系統受損﹐飛機全毀﹐六名機員中只有三名生還。
鳥類飛行高度大部分在距地面500公尺 以下空域,因此美國空軍鳥類/野生動物航空器撞擊危機小組(BASH, Bird/wildlife Aircraft Strike Hazard Team, http://safety.kirtland.af.mil/AFSC/Bash/stats.html統計的鳥擊有89%發生在這個高度以下,所有鳥擊事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在30公尺 以下發生,會在這個高度飛行的飛機大部分是在起飛或降落階段,也就是在機場附近,另外就是戰鬥機進行低空炸射訓練階段正好是飛機最容易失速的狀態。
Cleary(1997)估計﹐美國1992-1996年間由於鳥擊所造成的民航機停飛時間每年達406,000小時,損失金額每年達216,000,000美元。美國鳥擊委員會(Bird Strike Committee1998http://www.birdstrike.org/ )指出每年美國軍民航機因鳥擊所造成的損失金額達兩億五千萬美元,到1996為止,鳥擊所造成的飛安事故已造成三百名左右的人員死亡,從美國鳥擊委員會今年的最新統計顯示,從1995至今,又有130人死於鳥擊事件,而1990-2000年間,每年鳥擊平均造成四億美元的損失,可見鳥擊事件有年年升高的趨勢。雖然每年報到委員會的鳥擊事件近九千件,但估計還有八成的事件未報上來。由於鳥擊對飛行機具和人員的損害如此嚴重,發生的空域又大多在機場附近,因此防止鳥擊的發生,成爲所有機場空安維護單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為積極降低鳥擊事件的發生,必須全面了解個別機場或空域鳥擊發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辦法。
1. 鳥擊防治:
A.        改善環境:
a. 加強跑道及四周草地排水,填平漁塭及低窪易積水地形,水溝、水道地下化或加蓋,以減少開放水域面積,以降低對水鳥的吸引力,及切斷其他鳥的飲水來源。
b. 增高所有草坪高度至3050公分 (BASH建議為11寸),並回收出租農地,改為高莖草地以減少喜在泥地及短莖草地覓食活動的黃頭鷺,鳩鴿類,八哥類,文鳥類及小雲雀的數量。
c. 單一化草地品種,結穗前同時割草,減少鳥類食物量。因爲多樣品種種草地結實時間不一,可提供鳥類較長時間的食物供應,品種單一化,管理人員可較精準預測草地結實時間,在結實前割除草穗,則全年無草籽吸引鳥類前來。
d. 移除基地内所有灌、喬木,減少鳥類食物來源及繁殖棲息處所。若要保有樹木,頂多只留單莖生棕櫚類,如大王椰子、可可椰子和檳榔。
e. 檢視所有房舍建築,填堵所有孔洞以防止八哥、麻雀築巢,減少屋簷或突出物以防範燕子類築巢。
B.       驅離及獵殺          
由於場外土地不是場方可以管轄的,因此無法從事機場外圍棲地改善工作,且就算場內棲地改變成非常不具吸引力,仍會有許多鳥穿越機場飛行,想到達場外有吸引力的地點,造成飛安的困擾,而對一些鳥類而言,環境空曠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機場是無法改變這種環境現實的。因此驅離及獵殺仍為積極減少鳥擊率,不可放棄的手段。
目前台灣機場主要以捕殺及驚嚇等兩類方法驅鳥。散彈槍獵殺在甘迺迪機場可達到減低鳥擊的功效,需大量槍手長期 駐在機場跑道端射殺任何飛進場的鳥類,但在射距外(60 公尺 )高度的鳥仍無法射殺在同一地區放置太久的鳥網,通常會因當地鳥的了解而有所警覺,且網具也會因曝曬、天候等因素而降低捕捉效率,其能捕到的也只有飛行高度低於網高(五公尺以下)的個體,且不能在跑道上執行。視覺(如鷹眼、反光帶、雷射、遙控飛機及聽覺(瓦斯氣砲,受傷鳥哀號聲)驚嚇驅鳥方法通常鳥類幾天就能習慣適應而失去效用或對人員環境產生噪音污染。化學驅趕只能以氣味防止鳥類停棲,無法對付飛越的個體。使用猛禽、邊界獵犬等生物防治則需專門訓練人才隼類猛禽雖可驅散空中的飛鳥,但會讓停棲地面的鳥類不敢起飛,若是鳥類停在跑道上,則會造成飛機起降的危險;活躍的邊界獵犬則有可能在錯誤的時機將停棲地面的鳥,趕到低空造成鳥擊的危機。遙控飛機,或猛禽外形的遙控飛機若無偶而如真正猛禽的捕殺作為行為上的刺激(stimulus),最後鳥類也是會產生行為上的適應(habituation),而失去驅趕的效果。可見沒有任何一項鳥類驅殺措施是完美無缺的。
雖然過去已有許多研究專案提出許多驅鳥建議方案,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執行驅鳥工作的人發現,目前並不存在任何一勞永逸的單一種驅鳥方法,且鳥出現的狀況及每一種驅鳥方法的成本也不一樣。由於軍機的價值非常高,取得也非常不容易,飛行員的養成更難,只要發生任何一件重大鳥擊事件,其人員、維修經費和戰力損失就遠超過整個機場數年的驅鳥計劃經費,因此每個機場應該都要有數套不同強度的驅鳥方法及人員編制,視航管情況及鳥的種類、高度、環境,輪流或並行使用不同驅鳥方法,才能有效且經濟的防止鳥擊的發生。
C.       主動偵測閃躲鳥類:
在鳥一定要飛進飛機航道,任何驅趕方法又都不見效的情況下,飛行員只好盡量採取迴避鳥的措施。
a.        雷達偵測鳥類早已運用在遷移性鳥類研究數十年,其功效應毋庸置疑,雖無法準確判斷種類,但可判別鳥類體形大小、數量,飛行高度和移動方向。建立由地面雷達及觀測人員所組成的即時鳥擊警報系統,隨時通知飛行員即時機場及航道鳥況以閃避鳥擊,在天候不佳,或入夜後無法執行驅鳥時更是重要,因為無法趕走鳥類,只能盡力掌握他們的行蹤,以達閃避的效果。
b.        建立全台鳥類活動區域模式,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根基,累積長期鳥類調查及鳥擊事件資料,建立時空兼俱的鳥類四度空間分佈圖,提供飛行員擬定飛行計劃時,閃避高鳥擊危險區的參考。這類資訊系統的建立,對美國及以色列空軍減少鳥擊已有很大的成效。
2. 鳥擊通報:為了解鳥擊對空軍戰力的影響及預防將來鳥擊的發生,鳥擊發生時,通報資料務必詳盡,以便分析。資料需包括:機種,撞擊鳥種,經緯度,高度,航向,飛行狀態(滑行,起飛,爬昇,巡航,下降等等),飛行速度,機具損害狀態,修護金額,人員傷害情形,復原狀態,軍方也應保留飛行員及填表人的資訊以備將來查詢。
目前美國空軍鳥類 / 野生動物航空器撞擊危機小組(BASH)在他們的網頁http://safety.kirtland.af.mil/AFSC/Bash/stats.html上有許多的鳥擊問題的討論文獻,對許多防治方法也有許多免費文獻和評估報告,主管鳥擊防治的人員不妨多加參考,可免許多時間、經費的浪費,且可增加防治的效果。
結論

          目前機場空安人員雖努力減少鳥擊的發生,但目前使用的方法種類不夠多元化,防治的空間頂多到機場範圍内,地面至六十公尺空域,難以應付面臨的各種鳥害狀況,目前所行的防範措施,就算百分之百成功,以美軍的統計數字,也只能除去三分之一的鳥擊危機,整個航道機場區域内、外的環境仍對鳥深具吸引力。如何減少60米至500米高度進出場空域的鳥擊事故,仍是空安的一大挑戰。
          在避免鳥擊的考量上,主管單位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需要探討,那就是機場設 置時是否考慮了所在位置是否是鳥類的“熱點”?對於一些無軍事,交通及經濟必要性的機場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性?最好的例子就是恆春機場;其跑道南端就是水禽 聚集的龍鸞潭,冬季東北季風吹來,飛機一定要由南往北進場,等於低飛進入鳥類熱點,機場又無軍事,交通及經濟的必要性,又如臺北松山機場由於環山的關係,只能沿淡水河谷進出,其中關渡平原又是鳥類熱點,位置又臨近 桃園機場,有其交通功能的替代性,幸好目前兩座機場還未傳出重大事故,但未雨綢繆,主管單位必須予以正視。國內類似恆春,松山的機場很多,這是值得各界重視的問題。
雖然現代是一個講究自然保育的年代,但機場管理單位的主要任務是在提供飛機使用者一個安全、便捷的飛行和起降空間,人員和飛機的安全應在所有考量之上,所有地勤和飛行人員更必須體認到,鳥類是和平時期對飛行器最大的生物敵人,除操作失誤,天候和機件故障外,空軍軍機的損失都是鳥擊造成的。對鳥擊事件的防治基本就是要確定那些是可以安全設置機場的位置及現存機場那些是值得花費龐大資源執行鳥擊防治工作的。若該機場值得執行鳥擊防治工作;機場管理單位要有機場不聚鳥、有效驅殺鳥和靈活閃避鳥的三大原則和鳥、機不共存的共識。因此個人極力建議,場方應更積極編列鳥擊防治的經費和人員,回收機場內出租農地,改變場内環境結構,執行多元驅鳥辦法及建立飛行員及維修人員強制鳥擊回報制度和鳥擊警覺教育,讓他們了解鳥擊的嚴重性,並建立長期機場鳥類監測機制,以建構鳥類活動閃避模式,才能有效減低鳥擊的發生。

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

2009/11/27 12:56


康熙皇帝讚美海東青,“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 但海東青到底是那種猛禽呢?我們可由現有的古籍,文獻來探討。

海東青」一辭目前筆者文獻最早見於唐代竇鞏所寫「新羅進白鷹」詩: 
御馬新騎禁苑秋白鷹來自海東頭。
漢皇無事須逰獵雪亂爭飛錦臂韝。

當然有人引此前李白的「高句麗」: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但此詩其實寫的是高句麗人優美的舞姿,轉寫並收落到高句麗人所生活的地域。"海東",泛指渤海以東之高句麗屬地;並非寫海東青

明初僧梵琦寫「海東青: 髙麗獻之天子庭,萬人却立不敢睨,玉爪金眸鐵作翎心在寒空鞲在手一生自獵知無偶孤飛直出大鵬前猛志豈落鴐鵞後是日霜風何栗冽長楊樹羽看騰瞥奔雲突霧入紫霄狡兔妖蟇灑丹血束身歸來如木雞衆鶻欲並功難齊爾軰無材空碌碌不應但費官廚肉。

清代乾隆朝;達拉罕親王汪紮爾多爾濟進白海青一架,郎世寧依此作「白海青圖」,乾隆一見大喜故於戊寅(1758)年於圖上御題「白海青歌」:鷙鳥飛來自海東,以青得名青率同。翹英皓羽乃罕觀,是何意態傑且雄。固不誇祥亦珍潔,靈稟瑤光特殊絕。雙睛火齊懸為珠,一身梨花飛作雪。鷹房扳押付飼養,支票支月有職掌。建屋居之訛可知,五坊小兒戒可想。既豢畜之偶一試,金縧翠韝絻脫臂。翼垂神蕊夥荒荊,入雲逸雉遑能致。設使山林皆若茲,鷙將餓弊靡介遺。為人役與自為計,力與不力理固宜。力與不力理固宜,嗚呼人豈鳥哉胡。不思乙亥春摹郎世寧並錄海青歌。乾隆必定對這白海青恩寵有加,除圖上題詩外另作「詠海東青」: 海東翻飛下海西,變青為白斯更奇,東木西金五行配,各從其色非人為。以為表彰這稀有真禽。

據此我們知道海東青至少於唐代就有紀錄,我們也知道牠是出自渤海以東的猛禽,我們也知道牠以青(黑灰)色得名,但也有少數羽色為白色之個體。

其實我們如細讀少數留存的中文鷹獵文獻,如明代朝鲜人星山李爓新增鷹鶻方中的"鷹鶻總論",或日本宮內廳二十世紀初的《放鷹》一書,我們知道海青又名「松鹘」;所以很多網路文章所寫海東青;滿語稱其為“松昆羅”,肅慎語“雄庫魯”後面又加一堆所謂的漢譯,基本是捏造之辭;“松昆羅”或“雄庫魯”就是漢語的「松鹘」的發音。

   手執白海青的蒙古把式,元 劉貫道 元世祖出獵圖局部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海東青,之至俊者也,出於女真,在遼國已極重之。因是起變而契丹以亡。其物善擒天鵝。飛放時,旋風羊角而上直入雲際"

遼史第三十二卷志第二,春捺缽:

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雁。晨出暮歸,從事弋獵。鴨子河濼東西二十裏,南北三十裏,在長春州東北三十五裏,四面皆沙堝,多榆柳杏林。皇帝每至,侍禦皆服墨綠色衣,各備連錘一柄,鷹食一器,刺鵝錐一枚,於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系玉束帶,於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于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弋獵網鉤,春盡乃還。
一.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十一卷 
鵰部 彙考 海東青 

異名記"登州海岸有鳥如自高麗飛渡海岸名海東青擊物最健善擒天鵝飛時旋風直上雲際。" 

這記載說明海東青是一種鶻也就是一種隼而不是鷹 

二.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十一卷 

鵰部 紀事  

遼史 耶律漚裡思傳漚裡思六院夷離堇蒲古只之後負勇略每戰被重鎧揮鐵槊所向披靡會同間伐晉上至河而獵適海東青搏雉晉人隔水以鴿引去上顧左右曰誰為我得此人?漚裡思請內廄馬濟河擒之並殺救者數人上大悅優加賞賚 


揮麈前錄淳化三年西夏李繼捧遣使獻 號海東青上賜詔曰朕久罷畋遊盡放鷹犬卿地控邊塞時出捕獵今還以賜卿可領之也宣和末耶律禧由此失國嗚呼太宗聖矣哉  


這兩記載說明海東青是一種鶻也就是一種隼而不是鷹且自遼代西夏就已確定  


三.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十一卷 

鵰部 紀事 

宋史 禮志 太宗詔諸州不得以鷹犬來獻已而趙保忠獻"鶻"一號海 東青詔還賜之


這記載說明海東青是一種鶻也就是一種隼而不是鷹且宋代也確定是如此 



明代朝鲜人星山李爓新增鷹鶻方中的"鷹鶻總論"也說到:"蓋惟二氣亭毒,萬物化生,羽而飛者,是名爲鳥。始就其鷙者而言之,曰海青,曰大小鴨鶻,曰籠奪,曰大小兔鶻,曰燕鶻,也曰鸇,皆鶻屬也;曰鷹,曰白鷹,曰角鷹,曰鷂,皆鷹屬也;曰鷲,曰低強,曰晨風,曰鳶,皆鷲屬也;鶻屬、鷲屬,足青目黑,間有黃足者;鷹屬目足皆黃,唯角鷹目黑,亦有烏眼青趾者,雖雲殊類,別無奇才也。鴨鶻教以雁鴨烏鵲焉,兔鶻教以兔雉焉,龍奪教以鶉鶬鶊焉,鸇教以鶉雀焉,鷹白鷹角鷹教以雉兔 鴨焉,鷂教以鶉鵲焉,鷲屬有名而無教焉,若海青,則鵝鶴雄兔無所不教。而至有抓鵬雛者焉。竊觀鷹者著於上古,鶻者顯於唐人,其爲物也,猛烈俊兔,搏鮮而食,浴水而潔,淩風而寒,一舉千里,自在無礙,及被羈紲,心煩氣束,渴病生焉,庸夫不察,緊定帽纓,掩塞鼻孔,不與之水,囚諸煙房,是但殺之而已,故達理之士,養之有其節,調之有其法,察病尋其源,用藥因其性,以能令其天,而臂以交之,徐以瘦之,饑以放之,得盡其才焉,其爲術涉於戲玩,雖君子之所不屑,然非盡物之性者,有不能解也。
所以海青在本書也是歸類於鶻之屬。




                          明殷偕 海青擊鵠圖(局部)

以上文獻證明,自遼代以降稱海東青時原來都是稱"海東青鶻",是後人略字,簡稱"海東青"或"海青","鶻"是啥鳥?"鶻"乃"隼"也。所以海東青是一種隼是沒有疑義的。

那種隼?

滿人熱衷於鷹獵是肅慎女真之後對海青是那種神鳥應是最清楚的清宮規矩制度嚴謹特別到乾隆年間可稱大清盛世宮中鷹房人才濟濟所以每一隻值得畫圖保存的鷹隼斷無錯題之事題為海青的都是矛隼, 題為白鶻的就是白色的鴨鶻或兔鶻玉花就是潔白如玉的蒼


底下是玉花鷹是科爾沁貝子達爾馬答都所獻他可不敢說是"海青"

                           清 郎世寧 玉花鷹

 
底下大學士忠勇公博恆所進的"白鶻", 他也不敢說是"海青". 

                            清 郎世寧 白鶻

 
底下兩幅白海青, 為郎世寧無題白海青, 各位看看是那種隼? 




再比較現代攝影的矛隼(Gyrfalcon, falco rusticolus)


 (I do not own the copy right of this picture, for original picture, please go to MT Gyrs http://www.mtgyrs.com/#!page2/cjg9)

 

Monday, September 2, 2013

盤隼訓練-臺灣篇

筆者敬啟:這篇適合有經驗的老手參考,為人、為鷹,新進的朋友切勿嚐試。謝謝!
2010/05/26 23:49 

一,盤隼簡介
古典蘇格蘭榛原盤遊隼獵紅松雞


傳統上世界各地的鷹獵放法大約只有拳獵一種;那就是鷹師見到獵物後,直接將在手上鷹隼丟放出,讓鷹隼直接衝 向獵物。隼的拳獵基本和放蒼類似,主要差別是;多上平時的掄餌訓練而和隼放獵過程中,離手前通常戴鷹帽,而 鷹不太需要使用鷹帽,隼主要用餌(真餌,假餌)叫回,而鷹及雕大部分是直接叫回手上。傳統上,除放小鷹捕小 型禽雀外,大部份放鷹的方式,都是鷹師架著鷹隼騎在馬上,跟在許多在的前面驅趕獵物的人後面,等待獵物驚起 ,見兔撒鷹。這放法在封建社會,對封建主是不成問題的,因為領地裡多的是可供使喚的農奴,佃農。中國一直到 民國初年都是這樣,北方著名的兔鶻圍就是典型的例子,古畫上京畿附近的木蘭圍獵也是。傳統用隼鶻獵兔,鴨, 雁,鵠,鶴,黃羊都是這種獵法。中東一直到現代都還是保持這個傳統,以鴨鶻,兔鶻獵波斑鴇, 歐石鷸, 沙漠兔, 阿拉伯瞪羚(黃羊的一種)。傳統歐洲隼獵也是一樣,獵物主要為鴉,蒼鷺,鷗和灰鶴。


五代 胡瓌 出獵圖

但歐洲在中世紀封建制度瓦解後,沒落封建主再也沒有人可以免費使喚,要放隼可謂難上加難,而封建藩籬打破後 ,一般人也可進行隼獵,但都面臨無人驅趕獵物的窘境,於是一個新的鷹獵助手加入隼獵的行列,那就是原來用來 標定獵物,然後用手拋網網住鶉雞類獵禽的聞獵犬。另外隼也面臨新的獵物種類如野雞,松(榛)雞,鷓鴣等起飛 爆發性強的挑戰。傳統放法已經無法應付,新的獵法至此發展出來。

中世紀歐洲貴族鷹獵情景

由於隼的起飛速度比鷹慢,所以需要有盤升到高處的機會,以高度的位能換取速度的動能。標準盤獵的過程是到達 獵場後,鷹師脫鷹帽,讓隼出手,經過盤獵訓練的隼會以鷹師和狗為中心,在上空約一百五十至三百米處盤旋,聞 獵犬則在鷹師前方,以鷹師為中心,半徑約五十米的扇型區域內左右來回搜尋獵物,等到獵犬聞到獵物後,獵狗會 在下風處或立或趴指著獵物,鷹師在隼到達上風,適當高度且面向獵物時令狗衝向獵物,讓獵物驚起而隼俯沖在半 空中截擊。

大家一定要有這個了解,並不是所有的隼天生就會盤獵。一隻隼會不會盤,其實和它的品種,產地很有關係。傳統 上;一隻本要訓成盤獵的隼,如果經過一陣子還是只能在把式身邊圍繞低飛,盤不上去,基本上就是留著當拳獵之 用,不用再勉強。當然現代鷹把式可選擇的隼不像過去容易,所以近代許多新的訓練盤隼方式應運而 生。

二,隼拳獵和盤獵的差別

隼拳獵和放大鷹的過程類似,但獵程長,兔鶻和細犬配和就是兔鶻圍。可獵兔,黃羊等。隼單獵鴉,鷗,鶴,鷺, 鴇,鷸和雲雀常可形成空中環飛,景象壯觀。掄假餌則是隼拳獵中訓練隼體力和靈活性的過程,。隼盤獵則隼在空 中盤飛等待獵狗將獵鳥驚起,再俯衝撞擊獵物,過程先是摒氣凝神,再來瞬間爆發,當看到獵鳥在半空中受隼撞擊 ,羽花四射時,帶給獵者的感官刺激是無法形容的。這兩者只有基本功是一樣的,但隼繩一放開,訓法就分道揚鑣 ,互相排斥了。基本上訓盤就不掄,訓掄就不盤。不過還是有些例外,我在後文會有些著墨。


古典矛隼拳獵蒼鷺

基本上;盤獵只是整個鷹獵文化中的一小支派,但對鷹師,獵場,獵犬和裝備的要求很高。以近代來講,更要有無 線電追踪系統,不然,基本上是玩不久的。把式的底子沒打好,器材不夠,獵場環境不對,就容易漂隼!沒好狗, 沒適當的獵物更是無用武之地,這是一項限制很多,砸錢要狠,時間投入極多的鷹獵方法。

要從事隼的盤獵先要考慮下面幾點:

你的鷹獵底子夠嗎?對瞟的拿捏準嗎?
有無線電追綜器嗎?
有獵物多,平坦無樹的獵場嗎?
有訓練好的聞獵犬嗎?
錢和閒夠多嗎?
準備好找你飛丟的愛隼了嗎?

隼的盤和拳並無難易或高下之分,那是蘋果和香蕉的比較,問題是盤的時侯,隼在高空,如果你不能有效,及時找 到獵物,隼可能就失去對你的注意力,開始自己覓食,飛的圈越來越大,附近如有那隻笨鳥飛起,它就會追過去, 這時漂鷹的機會就來了。而拳獵整個放鷹過程都在鷹師的眼底,丟鷹的機會就小點。這就是我說,沒好獵場(足夠 的獵物),沒訓練好的聞獵犬(尋獵物效率),和追綜器(找鷹),盤獵是玩不久的(漂鷹),其實再投資一對好 的鷹鈴(音差半個音階),對盤獵時知道你隼在風的那個方向(這樣就可以低頭專心找獵物)是有幫 助的。

如果看了我上面對隼獵的簡介,你覺得你的主客觀條件到位了,要放手一試那令人血脈忿張的滋味;希望我底下提 的一些方法你能用得上。

三,從進口商處接回

目前在臺灣想合法從事隼獵,只有購買合法進口圈養繁殖的個體,為了鷹獵的未來和你的權益,千萬不要再使用任何非法的個體。本來可以選擇的種類還不少,但自前年(2008)起,農委會作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新限制,所以只有遊隼一種可用。我想,這也無傷大雅,盤獵而言,純種隼類 中,大概也沒有幾種表現能比得上它。特別是目前進來的大部分是體型中大的北美遊隼(anantum)一般盤 獵的表現評語非常好。我底下寫的是以你所購買的當年繁殖得當雛子的訓練方法。我個人並不喜歡“二手鷹”,因為在不同人的手中轉來轉去,可能已養成一些不良的“因”。訓練動物;教新的把戲容易,改舊的惡習困難,所以我強烈建議從新鷹打好基礎。連所謂的代訓都不要考慮。

訂隼時,如果不是要繁殖,要盤得好的話, 要訂親鳥養的chamber raise或parent raise要來的比imprint來的容易盤。

想訓隼盤獵的人,在找隼之前,就應該評估好自身的條件,時間,金錢,獵場,獵物,鷹具(包括,假餌,無線電 追踪系統),獵狗,等等。你想要鴨虎或鴿虎事先要想好。最好接鷹之前能跟進口商取得你所訂的隼的鷹帽尺寸, 以便訂購適當的鷹帽,鷹具要準備好你要的鷹種的大小,最好一次準備好幾個同種,但不同大小。特別是鷹帽,最 好相差一兩公厘的準備幾個,因為隼到手上的前幾天都是扣帽的,所以舒適的鷹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特別要準備 的是一隻裝好水的噴水瓶。

到了進口商處,選了隼,一定要問這只隼的狀況,開食沒?多久沒進食,飲水,檢疫的狀況如何,是否需要投藥等 等。如果脫水情況惡劣,必須馬上給水(請參閱其他先進有關給水的帖),如果沒啥大問題,快速將鷹抓住,如果 有裹鷹布更好,盡快將合適的鷹帽戴上,再來兩開,再來五尺(連蛤蟆頭,環子),如要上鈴及追踪器尾掛點或背 掛點,這時就一併上了,免得將來訓練過程中再折騰一次。拿隼回家前最好稱好隼的體重,回家後,每天定時進食 前,進食後都要稱,每天作記錄並寫隼對訓練過程的反應,將來這就是你放獵時,掌握你愛隼放獵成果的葵花寶典 啦!戴好鷹具後,放開隼,立即評估,看看他們是否會站在拳上。如果不行,不斷拍翅掙扎,旋轉倒吊。趕快用噴 水瓶噴隼,讓它冷靜下來,並把隼放到地上,梆到一個較低的隼台讓隼在地上冷靜一下。隼掙扎倒吊時,如果你出 手去扶正,隼反而更會掙扎。

一旦毛濕的隼在地上冷靜下來後,就可以將隼移到車上的鷹架上了,開始開車回家。扣了帽,羽毛濕的隼通常可以 安靜站在架上一整天,這時間應該足夠帶隼回家了。

四,初步訓練-開食

隼回到家後;在這個階段我覺得能作的實在不多,若果隼的瞟高的話(原瞟);就讓隼在台上餓個兩天再說。在這 個階段上手,闖臉只會延長他們的震驚的時間,這階段主要目的是讓隼習慣鷹帽。通常到第二個晚上,幾乎所有的 隼都可以戴著鷹帽開食。當然碰到一些頑強份子,抵死不從,可以試試幾個方法讓隼開食。方法之一是用右手的拇 指和食指捏住肉條,用其他指頭去輕捏觸隼的腳趾,隼通常的反應會下來咬,這時就將肉送上去隼嘴。這時隼就會 咬到肉。有些隼會吃這肉塊,而有些會把肉甩掉。可能得試幾次才會成功。有的,連甩都不甩的,就得試其他方法 了。另一個方法是手指拿著小肉塊去輕觸隼胸,這時隼略受驚就會開口,這時趕快往隼喙塞一小塊肉。同樣,隼可 能吃了,但通常得試很多次,才會吃下一塊。一旦隼開始吃肉塊,可以再試幾次,一旦隼會撕較大的肉時,就可以 把肉放到隼的腳趾下讓它自行撕裂進食。一旦隼可以戴著獵帽開食,每次給食之前和進食過程就要輕吹鷹哨,讓鷹 將鷹哨聲和進食聯想一起。將來隼就可將哨聲當作一種獎勵的手段。

五,初步訓練-摘帽

你扣著帽的新隼如果可以穩定的進食,就可以試試用手輕摸隼胸和頸後的羽毛。如果隼停止進食,就停止觸摸,吹 哨子讓它恢復進食。然後,再試試同樣的觸摸接觸,如果隼不理我們的手,而繼續進食,下一步就可摸摸鷹帽的拉 帶,如果隼還是繼續進食,下一步就可微微拉開拉帶,再合起,這樣來回幾次如果沒問題,就可以下一步動作。不 過如果隼在這過程停止進食,動作就要停止,吹哨讓隼恢復進食。一旦隼習慣了哨聲和進食的關係,每次吹哨應可 讓隼恢復進食。隼對我們之前拉拉帶的的動作如果習慣了,不會停止進食;下一步,就可將拉帶拉開,將鷹帽拉到 眼下再戴回去。如果隼沒啥反應,就可以將鷹帽脫一半再戴回去。

一旦可以看到隼的眼睛,我們也可看到它如何反應。如果只暫停一下,馬上回復進食,通常就可以摘帽了。如果隼 停止進食,趕快將鷹帽戴回去,拉緊拉帶,吹哨讓隼回復進食,這樣可避免隼拍翅掙扎。然後慢慢再試。這時隼通 常會了解到鷹帽好像一個避難所,有啥麻煩,戴上鷹帽就會沒事,而且有食物獎勵。這樣鷹帽就成了把式將來讓隼 冷靜下來的重要工具,遇到狀況,隼掙扎拍翅時,一戴鷹帽就可排除可能的損傷。

第一次摘帽,馬上就要戴回去,然後這脫帽,戴帽的過程要在整個進食的過程一直重複。第一次鷹帽是直接拉出來 ,然後將鷹帽拿離隼頭,這樣隼可不會因鷹帽太近而嚇到。再來脫戴鷹帽通常在隼低頭咬肉時拉下帽子,等隼抬頭 吞肉後戴回鷹帽。在這個階段,隼的鷹帽就可以完全拿掉了。這時讓隼不戴帽吃點肉,餵個六,七成飽;然後將鷹 帽扣上,放回隼台休息。訓練到這階段,隼在沒扣鷹帽時通常不會再拍翅掙扎了。

一旦這隼知道你是無限的食物來源時,它就不會畏懼你或鷹帽了。

我知道有些鷹獵基礎的朋友會覺得乾嘛這麼麻煩,直接脫帽,熬鷹,闖臉不就得了?你要這樣作當然 可以!

不過直接熬隼開食,就少了隼適應鷹帽和鷹哨/獎勵這兩個訓練環節,隼在拳上倒吊掙扎的機會就大,一直申手去扶正隼,隼對把式的戒心也會養成,將來漂隼的 機會相對較大。

隼盤獵應是有其他鷹獵基礎的朋友才好下手,這些朋友應對觀察隼的狀況有一些心得,能夠判斷該給血食或水食來 控制隼瞟的升降。我先前談的訓練是以原瞟到手的隼為例,要是隼的瞟略低,來的第一天應該就可以戴帽開食,要 是污瞟,可能先要拉瞟再說。隼比起鷹其實是比較容易馴服的,但由於飛的範圍大,每個細節都必須非常小心,不 然就會種下日後漂隼的種子。我先前談的鷹帽適應到掀帽的訓練也是一樣,理想狀態下,這應在隼到手的第四到六 天完成。這階段的訓練最好在室內進行,但有些特別馴順的個體,可能可以在室外掀帽。

還有我講的操作是西式左手舉鷹的模式,實際操作時請依自己習慣的方式去作。這樣的訓練目標是減少隼脫帽後撲 翅倒吊的發生,減少我們用手去扶正隼,造成隼對人手恐懼的習慣。當然開帽後還是有驚飛的可能,如果這狀況發 生,大部份個體應會跳回拳上,這時就趕快扣帽,吹哨給食予以安撫,回到上一階段訓練。若隼不肯回手,不要急 著戴帽,隼倒懸拍翅時非常緊張,鷹帽的靠近會造成隼對鷹帽的害怕。通常可試的方法是先用右手抓住兩開,拉短 隼腳和左手的距離,左手腕往右轉一下,就可幫隼站回拳上。要是不行也可用右手伸到左手下方,托住隼背,推隼 回拳上,若真的掙扎不止,先用右手控制住隼腳,慢慢蹲下,輕輕讓隼躺在地上,改用左手壓制住隼,右手扣帽, 半拉緊拉帶,再扶正隼,吹哨,給少許食肉,噴些水,讓隼冷靜,過一下再重新來過上一階段訓練。

六,初步訓練-初步闖臉

隼到了不戴鷹帽可進食的階段,就可進行讓隼接受你和習慣你的動作的訓練。這時對體重的控制和降瞟要非常小心 ,這樣隼才會專注在食物上,對人的動作比較不緊張。我們首先可以在室內舉隼餵食,慢慢走動,並不時給點小肉 塊。同時,可以試試輕摸隼胸,側,甚至隼背。如果隼看起來像不想讓人摸,不要太過擔心;她戴帽時已習慣被摸 ,不戴帽時也會很快習慣被摸。如果隼看起來像要撲翅;趕快扣上鷹帽,吹哨給食,讓隼恢復進食。使用食物進行 隼行為控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樣隼看到新的環境時會了解人的環境沒有什麼太嚇人的,也沒啥會去傷害它。在 這個階段,隼的本能和想法都在自我保護,所以我們給隼一種正面的食物條件反射,希望把隼的驚飛反應最小化或 完全消滅。當我們有很好的食物控制,隼一心就只想吃,下一階段就是跳拳訓練。

七,初步訓練-跳拳

這階段的訓練就得因材施教了,因為有些隼學得快,有些非得用盡各種方法,所以一定要有耐心。這時隼應該到室 外闖臉一兩天而不會驚飛了。最好在外頭找個籬笆柱或弄個高架子,大概和你的胸齊高。和往常一樣,將隼帶到柱 邊,吹哨,給少量肉,脫帽,吹哨給少量食肉,當吃完小肉塊後,將隼由後頂上柱頭,隼離手後,放小塊肉在手套 上,吹哨,這時手不要離隼喙太遠,讓隼可以咬到肉為原則。讓隼吃幾口,記得,這時五尺得好好纏在左手指間, 預防隼突然驚飛逃跑。慢慢的,每隔十幾二十秒,繼續從左手套上給點小肉塊(記得哦!每次都要在餵前及餵食當 中吹哨)。這樣可加強我們是無限食物來源的條件反射。這樣大概八九次後,把食肉拿遠點,讓隼得伸頭才咬得到 肉,如果隼不排斥,下一次給肉,再拉長距離,常常隼就會跳到拳上了。當然也有很多個體搞不清狀況,或無法突 破跳到人拳上的心理障礙。這時就得想些其他方法。我們可以讓隼咬一口肉。然後將手套向內轉,這時肉就會比較 遠,再將手套頂到隼胸的高度,為了完成吃手套上的肉,通常隼就會往上爬到手套上。隼能平跳或往上爬到拳上, 就可讓隼試試往上的“大躍進”了。

接下來的兩天的訓練,我們將隼先擺在地上,然後我們人站起來,再叫隼跳拳的手上。一旦隼掌握這一跳,隼可能 你都還沒站好就跳上來了(記得哦!每次都要在餵前及餵食當中吹哨)。這是很重要的基礎訓練,將來換餌的訓練 就從這打基礎。很多國內的朋友喜歡用真餌,到時跟隼搶食,而不是換餌,這就是種下將來漂隼的惡果。有很多東 西看來微不足道,但在馴化大範圍狩獵的盤隼時,很多訓練的枝節是萬不可簡略的。

八,初步訓練-認餌(本子)

一旦我們訓練的這只隼可以從地上跳到我們手上進食,我們就可以開始認假餌的訓練了。其實用真餌(如死鳥)或 假餌都可以,但我個人建議用假餌,因為這樣經由控制綁在假餌上的肉的份量,比較容易控制隼的食量,因此每天 都可以訓練,二來,也不用和隼搶食,造成日後隼在獵得獵物後看到我們就想帶著獵物逃跑的習慣,造成漂隼的後 果。初步的假餌訓練,我建議用重一點的假餌,這樣隼比較不容易拖得動假餌。

第一天假餌訓練和前幾天一樣,先讓隼從地上跳拳幾次,記得要吹哨,再出拳亮食。然後將大約你要餵給隼一天約 三分之一量的肉綁到假餌上,吹哨,然後將假餌擺到地上隼的旁邊,通常隼就會跳到假餌上去吃這塊大肉塊,但有 些隼注意力都在拳上的肉,如果這樣,你就用你沒戴手套的手幌幌地上假餌的肉,頂多再給隼一小塊肉,應該馬上 就會跳到假餌上進食了,這時,一定記得一腳要踩在假餌繩上,因為大部分隼雖然會乖乖在假餌上進食,有一些隼 會想把假餌拖跑,一定不要給隼想要拖跑食物的習慣,不然日後漂隼的機會就會大。等隼吃完假餌上的食物,讓隼 她留在地上,然後吹哨讓隼跳拳到手上,給小塊肉,扣帽,吹哨,戴帽,讓隼吃完今天所剩食物份量。整個過程就 好像我們將來在一個狩獵結束後換獵物一樣。

第二天,我們可以直接就放下假餌,但餌上只有小肉,等隼吃完,叫上拳,給食,放地上,然後將假餌放兩三尺外 ,隼若過來的話,同樣步驟再來兩三次,然後下一,當隼跳到假餌的時候,將餌拽一下,讓隼追著假餌一兩尺再讓 隼抓到假餌,這樣可以激發隼的欺頭,最後一次丟出假餌是肉綁稍大點,隼進食時你可以試著在隼四周走動,並不 時伸手給它一點小肉塊,讓隼習慣你居高臨下的相對位置是安全,可以進食。最後,一樣從地上的假餌叫隼到拳上 ,吹哨進食,扣帽,吹哨給食,餵完當天的分量。再來,接下來幾天,我們慢慢增加給假餌的距離。到放線飛前, 這只隼的訓練重點是讓它了解假餌是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並對架餌的注意力會比對你的手套強。

九,放線

前面說過,我們隼一到手就要監測,控制它的瞟,記錄每天隼的體重和隼對訓練的反應,從隼到手,到可以放線叫 到假餌通常在兩到三星期左右,頑固點的大概三到四周,大概到12/15天左右,你應該了解這只隼最佳的體重大概為何?大概可以20米叫到拉動的假餌上,就 要找一個開闊的場地 ,至少三五百米內無任何高樹,建物,電線乾,連你的車最好都不要停太近。到放線前,應該毫不遲疑,一叫就要 飛到假餌上了。帶線叫,過去總要求要50-100米才放線,但最近綜合幾個朋友的看法,帶的繩長了,反而對隼是一種負面的刺激,也延長了不必要的訓練 時間。為保險,通常我建議在放線前兩天食量要減半,讓瞟降多一點讓隼的欺頭上來,在臺灣大概不用考慮氣溫太 低,會傷害隼,且應該很容易在事後拉瞟回來。另外條件許可的話,在叫假餌階段就可以戴上無線電發射器(還不 要開電源),大型隼如鴨虎以一次戴兩個(脖子,背,明竿,尾)。放線飛當天,無線電發射器要記得打開磁性開 關,並測試是否正常發射。一切還是照平常一樣,先到平常熟悉的場地,吹哨,在拳上吹哨餵個幾次,將隼放地上 ,帶繩叫到假餌一次,讓隼認為這只是例行的訓練,第二次大概只要距離十米,就將繩解開,在假餌上綁大點的肉 ,讓你的心跳加速一下,哨子一吹,假餌一亮,十分鐘內你這一個月的心血就見真章了。隼一飛到假餌上,照日前 的訓練一樣,吹哨鼓勵它進食,人則踩住假餌繩並慢慢蹲到隼旁邊,吹哨給點小肉塊,不要用眼直視隼,等隼吃完 假餌上的肉,吹哨,叫到拳上,給食,扣帽,吹哨,給食,拉好拉帶,上五尺,繼續餵當天該餵的量,讓你的心跳 恢復正常。有的隼一下就可以飛到假餌上,有的因沒有繩子的牽絆,會飛過頭,但不用害怕,大部分頂多繞一圈就 會飛到假餌上或到假餌旁,大部分你稍拉一下假餌,隼就會跳上假餌了。

隼盤獵和拳獵的共通點就到此,再來的訓練就此分道揚鑣。到這地步之前,我建議還不要不扣帽就將隼擺在外面。 到這階段的訓練,都是要建立人是安全的食物來源,所以要必免任何驚嚇隼的狀況發生。如果有指示犬的話,這狗 應該是訓到進退有據,不會冒然衝到隼上驚嚇到隼,大概到脫帽開食就要讓隼熟悉狗的存在。

在正式談盤飛之前,我想先和各位討論幾個養隼的細節;首先,我想就在拳上給食釐清幾點,那就是餵隼的過程中 叫隼上拳,要餵多少,就先擺多少肉在手套上,不要隼上了拳才要從隼腳下拿走餵給他們的肉。我看過到很多人在 餵隼的過程中覺得餵太多了,就撕掉的一部分肉,或是隼已啃肉啃到只剩骨頭了,覺得不想等了,就把骨頭從隼那 扯走。有的人覺得他技術好,隼不知道他拿走隼的食物,但不管你有多厲害,隼的眼睛可是雪亮,它一定知道你搶 了它食物。最好,就是計劃好每天的餵食量和預定餵的次數,將食物切成你預定的份量,另外,餵帶骨的肉時要有 耐心,讓隼自己決定那時要放棄那快骨頭。

第二是藏假餌,不要在向隼亮餌之後將餌收藏起來。假餌在隼的訓練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獎勵工具,也是隼對 你信任的媒介,一但亮餌,一定就要給它。隼在你亮餌飛過來後,你可以掄餌,可以甩餌,但一定不能將它藏起來 ,訓練過程中,這種亮餌--飛來的行為模式一定要建立,你的隼一定要能完全信任你。許多人在隼飛得太遠時,亮餌將隼叫到近點的地方飛, 然後將餌藏起來。這是一個亟壞的做法。這樣只要做幾次,你的假餌訓練就付之一炬啦!如果你的鳥飛得很遠,只 是要把隼叫近,而不是要叫隼下來的話;拿手套揮揮,亮亮鴿子,甚至翻翻跟斗,作啥都好,就是不要亮假餌。如 果它根本不肯過來,你再用假餌將隼叫下來,餵飽,收工回家,不要再浪費功夫。自己想想,檢討一下隼飛太遠的 原因是什麼,也許是瞟高,或隼自己發現了其他獵物,也許你前幾天踢出來的獵物時機不對,或許是其他亂七八糟 的原因,反正一旦用假餌叫下來後,就是讓牠吃完假餌上的肉。

十,室外置隼

第一次讓隼摘帽上隼台的訓練其實和放線一樣重要,這大概是放線飛後三四天,降兩天瞟,暫時停飛一天。首先用 噴霧瓶噴濕扣帽的隼。大多數隼羽毛濕後,會比較放鬆;然後,跪下來,拿掉鷹帽,放隼到隼台上,並吹哨,給點 小肉塊。跳拳幾次,因為我們跪在隼旁邊。隼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這時你可以慢慢站起來,然後吹哨,伸手過去 給塊小肉。然後,走到五尺長度外,再走進來,吹哨,給肉;然後慢慢增加距離和走的方向,和拉長給食的時間。 隼這時應該適應了我們從遠處接近,而不會有恐懼的反應。第一天做大概半個小時,最後叫到拳上餵完當天的份量 。這樣兩至三天,每天加個10-15分鐘,隼就可以不扣帽放在室外的隼台了,這些受過前述訓練的隼,看到你過來也會主動想跳到你的手套上。 受過良好的上隼台訓練和扣帽訓練的隼對鷹把式來說是終生受用的。據我所知,中東地區傳統訓隼方法也是從扣帽 開食開始,和我說的西式訓法類似。

說到這,噴水瓶在現代西方訓鷹是很重要的輔助工具,每次鷹,隼訓練或放獵後,或新的訓練前把鷹,隼羽毛噴濕 ,對它們有很好的鎮定效果的。

十一,盤飛基本功

讓隼出手。我想大部分朋友會想,這老禿鷲又在浪費我們時間了,訓鷹訓隼,怕的就是他們出去了不回來,幹嘛還 訓出手?不過養過隼的朋友,應該常有這經驗,隼脫了帽,老站在拳上,非得用甩的,他們才會離手,哈哈!又一 個漂隼的陷阱就在這啦!好啦長話段說;現在,你的隼已是自由翱翔,這時候就要讓它認鴿子了。出去找一個大片 開闊的場所。最好是假餌訓練的那地方,地面上不要有任何突出物,樹,房,柱子包括你的車都最好在3,5百米 外。較小的地方當然也行,但會很難搞定,因為隼可以停棲的地方太多,麻煩就多。這時,可以請個朋友幫忙讓隼 先舉在他手上,或和假餌訓練一樣,直接把隼放在地上,然後,拿只剪了翅或拔了飛羽不會飛的鴿子往地上輕丟。 這隼應該一下就會過去抓鴿子,由於距離近,動力不夠,通常殺死的過程會笨手笨腳地。這部傷大雅;如果有必要 ,馬上過去用獵刀或獵剪幫隼把鴿子殺死。當隼逮殺鴿子差不多了,開始拔毛時,就照先前從假餌叫跳拳一樣,伸 手過去,吹哨,讓隼跳到帶肉的手套上。通常前面訓練好的話,隼會放掉獵物,跳的你拳上,若緊抓不放,就拿個 東西(衣服或鷹袋)蓋住獵物,右手在遮蓋物下按住獵物,讓隼拉不走,應該就可以讓隼放掉獵物到手上進食,把 隼餵好,第一天的訓練就到此為止。

第二天,找隻飛得不太好的鴿子,隼放好後(助手的拳或地上),亮鴿子(舉高鴿子,讓它拍打翅膀),讓隼飛過 來,一旦隼開始往你飛過來,把鴿子(嘿嘿!不是假餌喲!)藏到外套,背後或鷹袋。等隼飛超過你了,就把鴿子 丟出去。若藏了鴿子後,隼就不飛,停到地上,不要管它,你直接走開。如果你的隼不跟著你,可能要再次亮鴿子 。它最終還是會往你飛過去,那時,你再扔鴿子。如果你的隼抓住鴿子,那很好,如果沒抓到,那也沒關係。如果 隼沒抓住鴿子,亮假餌叫隼回來,和昨天一樣,吹哨叫到拳上把隼餵好,收工回家。

隔天(帶本小說),你可以開始讓你的隼從你的手上飛出去了。將隼舉到手上,西式兩開的短帶抽掉,脫帽。然後 就等個幾分鐘,切記!切記!不要甩隼。隼通常一鬆毛,拉條,抖一下就離手啦,但有些懶的,就是不飛,只是坐 在那裡。再給它幾分鐘。如果仍然不飛,拋出了一隻好的賽鴿。隼應該會追著鴿子而離手,通常,這樣的狀態下, 隼是逮不到鴿子的,大概很快就會回頭。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隼沒有離手,這是罕見的,再扔一隻鴿子到在你面前草 地上。一旦你的隼衝過去,趕快去嚇鴿子,讓鴿子起飛,讓隼去追,不管如何,離手的隼轉頭飛回來後,如果張嘴 喘氣;看起來很累的樣,就丟只不大會飛的鴿子或丟出假餌讓隼去抓,然後收工(步驟如前)。

如果隼飛回來時體力看起來不錯,可以讓它飛多一些,再拋一隻強壯點的鴿子。訓練強度夠對以後是有幫助的。如 果隼追不到鴿子就停到地上,千萬不要再丟鴿子或亮假餌,這時就不要甩它,把書拿出來,看你的書去,最後,這 隼一定會再飛起來的。你要讓隼了解停在地上,啥撈子都不會有。如果你真的時間緊迫,必須作別的事,那就過去 撿起隼,等回家再餵,明天再來。也可以往外開始慢慢走,試試亮鴿子(但不要丟鴿子),看隼會不會跟著你飛起 來,如果隼飛起來,就可以再丟鴿子了。

盤隼有兩大講究,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高度,我碰過朋友說他訓隼盤怕飛太高,害我不知道怎麼接下話,盤隼若果 不能高過150米,最好在3-4百米,是沒啥用的,原因有三,一,太低,獵物容易看到盤飛的隼,不願飛高,甚至不飛,二,高度不夠,加速 俯衝的距離不夠,尾速不夠追擊獵物,三,追擊距離太短,不夠賞心悅目。第二是隼的位置,最好在把式頭上略上 風處。風箏或氣球可以讓隼的高度夠,但無法訓練位置和等待,用這些器材,最終還是需要我說的這 些訓練。

說到這,傳統歐洲訓盤獵是用不到鴿子的,如果獵物多,又有好的指示犬,沒鴿子照樣可以讓隼盤高起來。有的人 甚至只用假餌就可以達成目標。鴿子的訓法是美國人在7,80年代發展出來的。若要用鴿子,最好有兩籠,一籠 淘汰的好賽鴿,一籠逮的野鴿,最好養隼前一年就要弄好鴿舍,提供些鴿子乾淨的鴿舍,營養的飼料,天天放飛, 運動,就好像賽鴿訓練一樣,能繁殖最好。這些鴿子不是隼日常的食物,但在訓練過程中會有不少讓隼吃掉(但大 部份好的賽鴿會回到鴿舍),所以保持鴿群的健康無病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前面我提到的訓練,很快的,你不用扔鴿子,隼就會自動離手了,記得,不要作任何強迫隼起飛的動作,讓隼 自己起飛,離手,如果強迫隼起飛,常常它就是停到地上,起不了啥作用,另外,也讓隼覺得,這手,不是很好停 棲的地方,造成隼怕手,漂隼的後果。隼瞟對的話,一脫帽,眼睛適應了光線,拉條,抖抖毛就會離手,大概不用 一分鐘時間。離手慢的隼,通常慢慢隨著訓練過程的腳步,會慢慢變快的,所以,不用擔心。每天盡量拉長隼滯空 的時間,也就是等更長的時間才能擲鴿子,這階段的重點是;只能讓你的隼停到你的假餌或它殺的鴿子上,隼容易 下地的習慣要是養成了就難改正,所以這階段對隼不飛下地絕對是預防重於治療。所以盤隼並不適合新入門的朋友 嘗試,因為看得懂隼的肢體語言是絕對重要的,一個好的把式必須能判斷你的隼是不是太累了,已經想停下來了。 通常如果隼飛得開嘴了,應該是累了,準備找停棲的地方。其實隼不用殺很多鴿子,光持續追逐鴿子就夠嗆的了。 如果隼沒拿到你丟的鴿子,看起來真的累了,或你要收工,吹哨,亮假餌叫回,讓吃完假餌的肉,吹哨,上拳,給 餘肉,吹哨扣帽,給小肉塊,回家。

這樣幾天的訓練,你的隼應該會繞著你盤旋,等你扔鴿子;也就是西方鷹獵所謂的wait-on。盤隼的基礎訓練也就大功告成。開罐冰涼的啤酒,好好慶祝自己 的成就吧!再來就是高度和位置的微調訓練 ,也就是這只隼未來出獵能不能成功的關鍵了。

十二,鷹帽的問題

至於扣帽的問題,國外過去也一樣會有,這就為什麼,我非常強調一開始的扣帽開食,及各種對鷹帽正麵條件反射 的訓練。要是省了這一環節,扣帽可能的問題就會發生。我個人覺得隼是比鷹聰明點,不像鷹幾乎完全靠直覺,不 能完全靠“瞟”來控制,整個訓練過程的每個環節給隼正面的條件反射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每個朋友所在的放獵環 境是不相同的,如果扣帽對他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當然這步驟是可以省。

許多鷹把式一拿到隼就開始熬鷹,闖臉,我和一些朋友覺得這樣一下就給隼太多壓力,反而一開始就給隼負面的條 件反射,植入對人懼怕的映像,導致日後在某些條件出現時漂隼的結果。所以隼再還沒訓練好之前,我不建議不扣 帽就將它們放在室內或室外的隼台上見人。一隻隼如果有一見人就想逃的反應,那就玩完了;所以在開始訓練到放 線這階段,日常除餵食,訓練之外,都是扣帽的。

總的來說,一隻訓練良好的隼,不管盤獵或拳獵應該有底下幾個特點;

甲:見人不怕。
乙:容易扣帽。
丙:不用食物就可以從隼台上手。
丁:對假餌反應靈敏,一亮餌在10秒內就會飛過來。
戊:不會帶食跑開。
己:好換餌。

大部分漂隼的問題都是早期的基礎訓練種下的因,掌握細節是很重要的。好啦!盤隼的所有基本功,我大概都談到 了,接下來我要聊的是怎麼把隼送上你要的高度和位置。

十三,雲深不知處

接下來,談的第一部分是怎麼讓隼達到理想的高度,以國外盤獵圈子來講,150米應該算低標,理想高度大概在 250米以上。不過在談這之前,我得給大家先作一點心理建設,那就是;雖然所有的真隼屬都可以訓練盤獵,但 不是所有的隼天生就會盤上去;有的會不費吹灰之力就上去,有的得費盡心機才有辦法,通常,體型小的會比體型 大的容易些,南游大黑頭和擬遊會比北遊類容易些,鴿虎會比鴨虎容易些,遊會比兔虎容易,兔虎會比矛容易。所 以你現在訓的如果搞了半天還不上去,不要灰心,時間火候到了就會上去。另外如果有獵物彈射器,那就更好。不 知道怎麼弄的話,可以去問小鄧。

如果你現在訓的剛好是容易上去的個體,會自動離手,繞著你飛後,有很多應該會自動往上爬飛。所謂條件反射訓 練,我想大家也看了不少,應該知道要在所訓的動物作出你要的動作是給以獎賞,你要隼飛高,要獎勵的是那個時 段?飛到很高?還是往上爬飛?答案是往上爬飛的時候扔鴿子,這時隼才會了解往上攀爬,就會有獎勵,如果定點 ,給隼獎勵的話,它的高度就差不多定下來了。一隻隼在你正上方繞圈盤飛,一但不拍翅了,只是在盤飛,就算有 3,4百米高,專心看著你,也不要扔鴿子給它。因為大部分隼需要先往外飛,再往你飛才有足夠距離爬升到適當 的高度,所以放盤獵,人的心臟不夠力不行,因為往上爬的時候,常常也是背著你的時候,但其實這正是扔鴿子最 好的時候。所以如果你的隼往外飛了幾百米,轉身回來,一路攀爬才是好的。當然有些隼會直接扶搖直上,直接在 你的頭上往上爬飛,那就更好,要讓隼盤高,就要學得“放下”,不要隼稍往外飛就掏出假餌或丟出鴿子,哨子吹 得漫天大響。讓隼放放風,體會那在繁殖籠中從來沒有過的凌風馭雲感,讓它飛一下吧。就算隼繞的圈子大了,只 要是往上爬,就可以丟鴿子獎勵它,因為我前面說過,高度是先期訓練的重點,位置可以慢慢調整。隼如果一直在 你正上方盤,也不要獎勵它,因為真正盤獵時,你不要隼的注意力只放在你身上,而是要放在你,你的狗,和你驚 起的獵物上,另外,隼的位置最好在你上風處,這樣一旦驚起獵物,隼在上風處有較大的成功率,所以隼當高度夠 以後,位置在上風處也可以獎勵。隼如果老是在你頭頂盤,用遙控彈射器彈鴿子,而不是由你直接扔鴿子,就可以 讓隼把注意力移轉到整個獵場的所有動靜。

鴿子法是目前美洲最常用的方法,但並不是唯一鼓勵隼飛高的方法,在1970,80年代前沒有鴿子法盤獵也進 行了數百年,就算在現在,由於歐洲社會,動物權高漲;丟活物給猛禽是不見容於當地社會的,盤隼要怎麼訓呢? 傳統上最基本的就是用假餌法,不過前面說過了,用假餌,亮了之後就是要給,所以常常在獎勵隼的同時,也中斷 了爬升的動作,所以訓成率偏低。另外盤隼給假餌和掄餌不一樣,給要給的干脆,不要在訓練初期像掄餌一樣,讓 隼去追,隼在爬升,要獎勵它,吹哨,掄餌,隼注意到後,開始往你飛過來時就把假餌丟地上,抓緊餌繩,讓隼直 接下地去抓就可以,讓它明瞭,這是獎勵。獎勵,叫回動作要一氣喝成。第二個傳統方法是獵物激飛法,如果你好 福氣,住的地方獵物多,又有好的聞獵犬;先放狗標定獵物,隼放上後,開始爬升,覺得要給隼獎勵了,就讓狗將 獵物激飛出來,讓隼去俯衝,就跟丟鴿子一樣的道理。我一直沒這福氣,但所有試過的朋友都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 。這方法的變種是野鴨,冬天找得到有野鴨的小池塘,就可以不用狗了。

當然以上談的是針對自然有爬升企圖的隼來講,對那些只想平飛追擊的個體,就得特別花心思創造讓隼往上飛的條 件。最原始的方法就是上升氣流法,這有兩種方法,第一是利用中午相對的高溫(就算氣溫在零下,中午也會有相 對的高溫),讓隼有爬上去的條件,讓我們有獎勵它往上飛的機會,第二是山坡法,就是找一個小丘,帶隼到上風 處,風吹到上坡就會往上吹,這時繞著我們飛的隼就有機會抓到上升氣流,我們就可以獎勵它往上飛 。

近代西方最常用的是氦氣球或風箏法,先將氣球或大型風箏放上高空,然後放隼上去抓上面梆的死鳥,算是快速簡 便的方法,我自己沒試過,不能講太多,有興趣,等這篇寫完了,我可以翻譯一些文獻和大家討論討論。不過目前 許多朋友對這方法的評論是可以快速讓隼學得爬升,但一旦氣球或風箏不在的時候,隼的高度通常會低許多,隼等 的位置也沒有辦法用這方法訓練出來。

若隼因為注意力太集中在你身上而盤不上去,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找個朋友,兩人各帶七八隻好賽鴿和一兩隻肉鴿 ,距離約80-100米站著,放隼之後,隼如果還是繞著你頭上低飛,就讓你朋友放只賽鴿,把隼的注意力放到你朋友那,你朋 友每幾分鐘就放一隻,一直到隼飛到他頭上去,這時就換你放賽鴿,這樣隼來回奔波幾次,它大概就發覺要兼顧兩 處,最好就是往上飛,這時就可以給它肉鴿獎勵。

等鴿子慢慢知道要飛高才顧得了你們兩人後,每天的訓練就是你們兩人的距離要每天增加,這樣,隼為了顧及你們 增加的距離,隼只好繼續往上飛增加高度,慢慢應該可以到達理想的高度。

再來是縫眼鴿子法(這招我也沒用過,朋友教的),用針線穿過鴿子的下眼皮邊緣,然後拉到頭頂綁起來,就可遮 蓋鴿子的視覺。第一天先用只肉鴿,脫隼帽,丟鴿子,讓隼飛過去逮鴿子,隼應該五十米內就可以逮到鴿子。逮到 後,讓它拔毛,吃幾口,吹哨叫上拳,餵飽當天預計的份量。回家。第二天,你先丟鴿子,再脫鷹帽,讓它趕上鴿 子。繼續每天都這樣做,但每天延長脫帽的時間,等鴿子飛到較高高度的時候再脫帽。隨身攜帶幾隻鴿子,因為有 些鴿子放後只會撲在地上。由於你的隼放鴿子時還是扣著帽,若果鴿子不飛就揀回來,再換一隻,直到鴿子會飛上 去。這階段用的是強壯,但不要太好的賽鴿(省點錢,但還是會飛高),不要用不太愛飛高的肉鴿。縫眼的賽鴿通 常會飛得非常高,因為越強的鴿子飛得越高。你也可以縫眼縫鬆點,不要完全密封,鴿子只看到一點點,好像會比 完全密封飛得高。有時丟鴿子後大喊幾聲嚇嚇鴿子,也會讓他們飛得高。如果事情順利,在短短數天內,你的隼應 該可以上到一百米去逮縫眼的鴿子。不過縫眼的鴿子通常就到這高度了,要再繼續往上推隼的高度,就要換不縫眼 非常強壯的賽鴿了(因為你不想讓隼逮到這些賽鴿),作法還是類似前面所提的方法,先丟鴿子再脫帽,這時隼以 為它還是追縫眼的鴿子,高度應該很快就加上去了。只要你的隼放棄追逐,拋只容易的肉鴿給它獎勵。遊隼通常會 很快放棄,不過沒關係,這是我們要的。如果隼追著鴿子似乎並不想放棄,吹哨,拋只容易的鴿子。看看隼會不會 回來。如果不回來,不要太擔心。給它更多的時間。即使他們飛出視線外,如果你丟的鴿子夠強壯,鴿子應該逃脫 得了。如果你每天都到相同的地方訓練,你的隼應該會回來。你可以繼續每天丟強壯的賽鴿,直到隼知道離手就會 自動往上爬升為止,然後再照基本鴿子法訓練。

再強調一次,鴿子雖然是讓隼追的,但可不是讓我們糟蹋的,為達到隼的訓練效果,這些鴿子的狀態必須非常好, 平常吃好,放飛訓練,鴿舍清潔都要顧到,帶出去訓練隼時要裝在好的鴿籠,羽毛要整齊,乾淨,且要等鴿子嗦囊 消化干淨才能用。

隼一旦會盤,盤的高得不高?除我先前提到的條件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體能。以近代健身的知識而言,兩個人體重 一樣,但一個全身都是肌肉,另一個則滿腦肥腸,同樣吃了一頓滿漢大餐,各位想,隔天誰會比較重?所以我們談 瞟的時候,不能只看重量,傳統老把式除稱重外,通常還會觸摸檢查鷹的胸肌,這是非常有科學根據的,不是唬弄 人。以傳統的訓練方法,光靠打獵鍛煉鷹隼的體能在現代繁忙的社會是很難達成的。這二十多年來,西方鷹獵界發 展了一套高強度的體能鍛煉方法,就是讓鷹隼垂直跳拳3-5米,數十至數百次。這個訓練基本上和傳統的叫悶拳類似,但確是強度非常高的訓練。這類訓練英文 叫”jum p training“,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這方面訓練的文章。另一個我先前強調不要作的是掄餌 ,掄餌其實是加強體能,鍛煉靈活性和”腳路“最好的方法,但掄餌不是每隻隼都適用的,一隻隼在盤飛訓練的初 期如果對人太過專注,而盤不高,需要用到兩人法或風箏氣球法的,都不能用,掄餌在盤獵訓練只有在隼已經達到 你的各種高度,位置,穩定性要求了,才可以加到訓練裡頭,決不可在訓練初期就使用,也不要在放的初期用,只 有在收隼時才可以用。如果你的隼是較不黏人的個體,在出獵不成功的時候,亮假餌叫回,原先我要大家給餌要給 的干脆,直接擺地上,這時就可以在隼將近時改成掄餌,讓隼衝擊3-40次(當然要每次慢慢加上去),對隼的體能,靈活性會有很大的改進。

十四,瞟是個啥?

適當的瞟在那,實在是我最不敢講的,也許我換過太多地方了,從南到北,同樣隼種,不同訓練階段,不同訓練強 度,不同氣候,都會造成隼的不同表現。所以我從頭就不敢講瞟控制在那。我一直強調要訓盤飛,最好玩過一兩季 其他獵法,對某些隼種的瞟情有相當掌握,才好下手。適當的瞟我想就是內地所謂的“欺頭”,同一隼種在東北的 瞟能有欺頭,到臺灣就不一定能套用,我想由你的經驗;那一種瞟在你的訓練強度下會有欺頭,那就 是適當的瞟。

瞟可以用重量來描述,但欺頭卻是一種體能和心理的綜合狀態,是一種對獵物的渴望曲線和鷹隼自身體能曲線的交 點,瞟過高時,體能相對較好,但對獵物沒有興趣,瞟太低,對獵物興趣大,但體能相對不好,有點經濟學上供給 和需求曲線的味道。體能又是鷹的肌肉結實度和豐滿度的結合,所以光用體重(肌肉豐滿度+脂肪堆積)是難以評 估的。鷹的肌肉結實度和豐滿度卻又受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左右,例如訓練和出獵的強度,天候等的影響。所以體重 可以是欺頭的參考值,但不是絕對值。把式的經驗和細心的觀察是必需的,也難以言語相傳。例如傳統對欺頭所謂 的眼若芝麻....等描述。西方也有用借自印巴鷹獵術語所謂的“YARAK”來形容欺頭(羽毛松,兩翅垂. ....),但這都不是一個體重就可以評量的。所以我常笑說欺頭這東西真是存乎一心,難以拿捏。

我講的都是通則,不是真對特定隼種或地區,所以不達之處就情見諒。

西方傳統鷹獵其實和東方是類似的,因為歐洲的鷹獵主要是由中東在十字軍東征後所受亞洲的影響;所以你看歐洲 1970年代之前的鷹獵著作都還是有cast; 也就是國人所謂“軸”的使用,他們用的有,羊毛,棉和羽毛等天然纖維,和國人所用的差不多。

日齡雞其實沒啥營養,毛又多,可同時當水食和軸來用,你想想一個雞蛋的營養大部分是水,蛋白質和鈣質,一旦 孵化成小雞,一部分蛋白質又變成不能消化的角質(羽毛,爪,喙等),鈣質變骨頭,大部分炭水化合物在一兩天 內就消化完了,所以日齡雞的營養還不如一個雞蛋。但只有一天的生命,通常還沒機會感染疾病,所以是非常好的 水食兼軸的選擇。要使用日齡雞最好一次買幾百隻,每十或二十隻一包,真空吸引,密封,這些雞就可快速,人道 的殺死,馬上放入超低溫冷凍,這樣,每一包就是一到三天的量,安全, 方便。不過,鷹隼,不能完全靠日齡雞,特別是污瞟或籠的鷹,一定要補血食,活食和維生素。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野生隼的運動量一定比人豢養的大,所以食量也大,日常從食物所吸收的微量維生素也夠,但在人的手中,雖然 食量減少,但日常所需的維生素量還是沒變,不補充維生素是不行的。

十五,隼瞟的調整

我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朋友講,隼盤不高是因為瞟太低了,不過我不知道講這些話的朋友有幾個真正把隼盤上去了 ,然後憑經驗講這話,還是從別人那聽說而已?隼類瞟的調整和鷹一樣也需要許多經驗和仔細觀察才能大到我們想 要的目的。光憑你的隼一叫就飛到假餌上並不意味它一定是在欺頭上,因為有時瞟太低也是這樣的反應。隼飛的最 高和殺死最多獵物時,是在他們欺頭上(也就是又壯,又餓的時候)。這話聽起來簡單,但有許多放隼的朋友由於 放隼時瞟太高了,而無法讓他們的隼完全展現它們盤獵的潛力。

在調瞟的時候,我的建議是急往下降,然後慢慢往上調,而不是由上往下調(當然這有點見仁見智,這點我倒不堅 持)。當然我講的不是死命的降瞟,讓隼的體重過低,導致體力虛弱。如果你無意間把瞟降太低了,慢慢提高它的 重量。只要隼的瞟往上拉到飛行力變強時,你可能接近正確的瞟(欺頭)了。正常的情況下,欺頭上的隼撕裂獵物 速度應該很快,一副義無反顧的樣子。如果隼吃食老是咬一嘴毛,就抬頭觀望一下,再吃一口,又抬頭左顧右盼, 這隼的瞟應該太高了。如果牠吃食生猛,無視其周邊的動態,並把腳下的每一小塊肉都揀起來吃掉,這隼應該就在 欺頭的瞟了。另一個判斷瞟對不對的方法是看看隼叫回假餌的樣子,如果隼下到假餌的樣子別彆扭扭,不干不脆的 ,這隼的瞟應該是太高了。欺頭上的隼就算在300米的高度也應該一現假餌就不拖泥帶水;直線下來。我一個朋 友跟我提過另一個方法,那就是當你要幫你的隼照吃食的照片時,如果很難對焦那就是正在欺頭上(因為隼吃的動 作太快了)。如果你可以容易幫你的隼照撕肉的照片,那隼的瞟應該就過高了。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每天記錄你的隼餵食前的重量,訓練和狩獵表現及所餵的食物種類和重量,另外雜記些獵場, 天侯的雜事。每隔一兩天就分析一下你的記錄,你應該可以很快拿捏出不同狀況下,怎麼餵,多少訓練強度,隔天 你的隼可能會有怎樣的表現。

不要每次就只抓幾隻麻雀,或切塊牛肉餵隼,因為你就喜歡這麼餵。同樣十隻麻雀可能差到二,三十克重,隨便切 塊肉可能差到三,四十克重,幾十克重對一隻一斤半重的鴿虎好像沒啥差別,但實際上對你的隼的體重影響很大。 如果能了解你每次餵給隼的食量種類,你對隼的瞟才能精準控制,你也就不用事後猜測為什麼你的隼今天表現會怎 樣了。


十六,成鷹簡介

當你的隼可以穩定地盤上100米以上,就可以成鷹了。從抓你拋出的鴿子轉換成獵野生獵物的過程通常相當簡單 。剛開始讓隼盤獵野生獵物,獵場的選擇非常重要,第一,一定要夠開闊,平坦;第二,一定要有足夠的野雞或有 野鴨的水塘(不要太大的)。斑鳩在這階段對剛成的隼來說挑戰性太太,大概要等到第二季才比較可能逮得到。如 果你還沒穩定的聞獵犬的話,國外一般是以小塘的野鴨作目標。

隼如果剛開始一兩個星期,連續幾次都抓不到獵物,很容易感到沮喪,很容易失去對獵物的興趣而只專注在你的假 餌;所以真正打獵時,前幾次激飛獵物的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找不到好時機,還不如再丟幾隻鴿子給你的隼練習( 賽鴿,菜鴿混著丟)。不用擔心鴿子逮太多會對獵物失去興趣,我從來沒有見過一隻欺頭上的隼看到第一隻野雞, 野鴨時會不感興趣的。如果一直沒有好的時機,鴿子丟了一兩週,就要換丟法了,最好弄個彈射器,模擬真正狩獵 的情景,讓你丟的鴿子或野雞不是從你身上出現,而是在你叫喊,作激飛驅趕的動作時,從前方的草 叢衝飛而出。

如果你要逮野鴨;選一個有小群野鴨和容易進出的小池塘。潛鴨類和赤膀鴨是最好的,琵嘴鴨也不錯,但如果你只 找得到綠頭鴨,也是可以給它隼試試看。大部分隼第一次看到鴨子起飛都會去追的,所以用買來的鴨子成鷹倒不必 要。讓你的隼一直試,直到真正逮到野鴨為止。

當然有些隼盤得很高,但卻追得有氣無力,或根本不想追,這就是不到欺頭,通常降瞟可以解決這問題。當然還有 一些死硬派,打死不從,那就只有花點銀子,弄幾隻野鴨,野雞成鷹了。若要用買來的野物成鷹,最好也是用彈射 器,模擬真正在野外狩獵的情景。

隼盤的高度夠的話,通常會俯衝並在半空中撞擊獵物,但有些隼就喜歡俯衝下來後,想平飛追上獵物。大多數這樣 的隼經過幾次嘗試後就會了解平飛追獵爆發性強的獵物,根本逮不到,只有在半空中撞擊才是王道。

十七,激飛獵物

在剛開始前幾週,盡量不要讓隼在強風下飛行。新的隼這時體能還不夠在強風中飛行。隼的體能是要慢慢培養,訓 練的;等隼能穩定盤高幾個月了,再嘗試在中等的風速中盤。等能在中等的風速中穩定地盤,再嘗試在強風中盤。 大部分的隼到第二個獵季之前,都應該能在強風中穩定盤飛。

當激飛獵物時,最好要順風趕,也就是說人,隼都要在上風處。但獵鴨就不一樣,風向的考慮就比較其次,如果附 近有其他水塘,那就要從那些水塘的方嚮往有鴨子的水塘方向趕,阻止鴨子飛到其他水塘。獵野雞有時得看附近有 沒有它們可以躲藏的小灌蓯或樹林;若有的話,那就要從這些躲藏處的方嚮往野雞趕,讓他們往相反的方向飛。如 果附近沒有躲藏處,那就盡量順風趕。如果你的隼耐心夠的話,你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安排最好的激飛獵物時機。這 樣,你的隼才有最佳的機會撞擊獵物。至於什麼時候是最好時機?每隻隼,每個不同獵場環境,獵物種類,風力強 度都不一樣。只有靠不停的嘗試錯誤,慢慢累積經驗才有辦法掌握。

十八,收拾戰場

打到獵物後,有許多朋友會讓隼飽時一頓它所拿的獵物,有的朋友讓隼咬幾口就換餌叫到拳上,餵飽當天的份量。 不管作那個選擇,餵的方法一定要固定,要讓它飽食,從第一次開始就是每次讓隼飽食,要換餌就是從第一次開始 就換餌,這樣隼才不會對你臨時改變餵法,覺得你要搶它食物。我個人比較喜歡換餌,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瞟,每天 都可以放,若隼飽食了,常常要兩三天后才能再放。當然有時等到我們找到隼和獵物時,隼都已經拔好毛,開始吃 了,那就只好等到牠吃到一個階段如吃完頭,還沒開始吃胸前再換餌。平常換餌訓練作得紮實的話,有很多隼甚至 一看到你過來,就會主動放下香甜的獵物,飛到你手上來。不過如果你的隼是這樣的,你遠遠看到獵物還沒死,走過去時最好把手背在後面,等確定獵物死了,再伸手,換餌,讓隼跳到手上來, 這樣獵物才不會跑掉。

十九,能放幾次?

我想至少在第一季,一天一次就好了。許多隼剛開始盤獵的前幾個月第二次飛時,表現都比較差。等到第二季,有 不少隼一天可以盤兩次,到第二季後期,很多隼可以一天盤獵三五次。然而,你的貪婪會有一些潛在的問題,因為 隼每次打到獵物就會吃一些,等到第二三次盤的時候,你很難掌握隼這時的瞟,一不小心,它就要跟你說後會有期 了。

結語

盤隼不要把目標定低,隼盤得越高,成功率,觀賞性才會高,第二,要放得下,給你的隼一些時間和空間去爬高, 不要隼一出手就死命吹哨,這跟談戀愛一樣,太膩了反而處不久。三,訓練手法要一致,細節要把握,不要變來變 去,弄得隼對你無所適從,當然有一天它也會給你“驚喜”。四,不要跟隼搶食。大概就這些了。

最後祝對盤隼有興趣的朋友,早日成功。全文完。

底下是近來Youtube上不錯的盤獵短片,最後一部盤的是雙金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