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0, 2013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臺灣鷹獵合法化的理論論述 Educated gentleman dealing with militants, the delima for rationalizing.....The theoretical expositions for legalizing falconry in Taiwan

Falconry is the sport of taking wild prey (or quarry) in its natural state and habitat by means of trained hawks.-----British Falconers' Club

Falconry, one of the oldest hunting sports, is taking wild quarry in its natural state with a trained raptor. -----North American Falconers Association

Falconry is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taking quarry in its natural state and habitat by means of trained birds of prey. It is a hunting art.-----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alconry and Conservation of Birds of Prey

鷹獵不是將鷹隼養在籠中或架上當寵物,鷹獵也不是在叫飛表演,鷹獵更不是讓鷹抓人丟給它的獵物。

鷹獵是以訓練過的猛禽捕捉自然狀態下的野生獵物的狩獵方式,也是一門結合工藝美術、歷史文學及動物行為學、生態學,鳥類學,鳥類養殖及獸醫學的綜合藝術。

鷹和人在鷹獵過程中是一種互利互信的伙伴關係,不是主從關係。鷹在鷹獵過程中和其他人和寵物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因為當人的表現不符理想、不值得信任的時候,鷹隨時可以選擇隨風而逝,離人遠去。


1. 自然保育的目的是資源的永續利用,"禁止使用"只是管理稀少資源方法中的一種階段性的選項,不是目的。

美國亞種遊隼(Falco peregrinus anatum)的保育過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經歷1960至1990年代包括禁用有機氯農藥、禁採野生遊隼(圈養繁殖個體一直未受限)及圈養繁殖野放的努力。美國亞種遊隼已於1999年自美國瀕危物種名單除名,並於近年來陸續在西部各州開放採捕以為鷹獵之用。

2. 管理比禁止更能達到資源管理的目標,一項活動一但由於禁止而地下化,資源管理者就無法確實掌控資源利用狀況。禁止鷹獵活動已將鷹獵推向地下化,由於網際資訊的流通,鷹獵一直吸引新人參與,但鷹獵必須由嚴格的師徒制度傳承,自學或道聽途說,只會傷害人和鷹。由於無合法管道學習正確的鷹獵技術,哲學。由非法鷹販主導的地下鷹隻販售經濟已嚴重危害瀕危鷹種,購買人及國家稅收。

以瀕危的黑鳶為例;黑鳶由於其腐食性的獵食方式及清道夫的生態地位,在古今中外皆非鷹獵使用鷹種,但因一般民眾得不到正確鷹獵資訊,反而會以高價購買非法盜捕的黑鳶,造成人、鳶兩方的傷害,而主管機關也失去保育稅收及資源掌控的機會。

此外,有效管理鷹獵活動,才能監督,有效確保圈養個體的福祇。現今因禁止而令其走入地下,主管單位無法規範,保障圈養個體的福祇。

3.中華民國是一個依憲法立國的世俗化國家,不是一個政權天授的宗教國家,管理自然資源應依據該資源的生態學原則施行,管理政策規範應以客觀的科學數據模式為依據,以永續利用為目標。不應憑依個人主觀的宗教信仰或喜好制定。最終資源政策有關資源分配及利用方式,雖以多數決議為依規,但在不妨礙永續資源利用的前提下,應顧及少數群眾個人或文化上的需求。

4.歷史及國外經驗證明有效管理的鷹獵活動不但不會影響猛禽及獵物的族群,甚至對這些物種及其棲地是有所助益的。美國開放野捕包括紅尾鷹在內的許多鷹種以用於鷹獵,數十年來這些鷹種族群未見減少;野生動物經營管理大國美國漁獵屬署經多年評估之後發現,自野外收獲野生猛禽個體用於鷹獵及圈養繁殖並不會對野生猛禽族群造成影響,其環評報告已於2007年六月公佈。歐美鷹師對遊隼復育及其他猛禽保育、救傷的貢獻,都是很好的例子。

5. 以臺灣鷹獵主要使用物種鳳頭蒼鷹而言,在繁殖過程中受到干擾,它們會再行築巢繁殖。鳳頭蒼鷹在天然環境中的族群已達到飽和,而往都會綠地擴散,且其族群密度是世界上所有已知族群密度的鷹屬(Accipiter)中最高的。猛禽第一年亞成鳥存活力通常只有三到五成。以猛禽這類受限於生物承載量的物種(K-selection species)來說,其存活率是受特定棲地中該物種密度影響的,密度越高,存活率越低,不移除一些適應性較差的個體,它們反而會把適應性較高的個體存活率拉下,因此在健康猛禽族群中收獲少量個體反而有助於整體物種的存活率。

6.以上述資料看來,如果禁止捕獲具繁殖能力的鳳頭蒼鷹成鳥,而以特定地區獲取總數來管理鷹蛋,鷹雛或亞成鳥的獲得,對鳳頭蒼鷹族群是沒有影響的。如果能限制只能獲得族群年齡結構中存活率本來就較低的鷹蛋,鷹雛或亞成鳥,且限制野獲鷹隻個體飼養超過五年就需野放,參與繁殖族群。由於人工圈養個體有較高存活率,整體而言,它們的族群存活率及總數反而會因鷹獵需求而提高。

7.臺灣境內在2009年底已成功繁殖栗翅鷹,2012年更已成功繁殖鳳頭鷹雕;這表示國內已有繁殖日行性猛禽的能力;有關單位管理鷹獵活動多了一個選項,可以不自野外獲取野生個體,如對野外獲取鳳頭蒼鷹仍有疑慮,管理猛禽圈養繁殖,而非禁止,仍可達到猛禽永續利用的目的。

8. 猛禽圈養繁殖在國外已是商業上的行為,CITES已豁免附錄二F2世代純種及雜交猛禽的國際交易。無傳染性疾病顧慮,而限制個人進口圈養繁殖合法鷹隻,不但是歧視性的違反人權行為(相對於進口其他禽畜寵物),也是違反國際自由貿易的行為。

9.合理管理圈養繁殖之猛禽買賣擁有,目的並非用於野放來直接增加野外猛禽數量,而是降低對野外猛禽需求的壓力。經由使用者付費原則,圈養繁殖之猛禽可藉由基因記錄,晶片植入,及無縫腳環有效標誌個體,避免以非法捕獲之野生個體充數的弊端。

10.對於進口猛禽可能產生生物污染的顧慮,可由限制只能進口對人銘印的雜交個體,而移除進口個體在意外逃逸野外後在野外繁殖或與本土物種雜交的疑慮。

11.使用自然資源應秉持使用者付費及專款專用原則。鷹獵活動參與者應遵守及配合這個原則。

12.為確保圈養鷹隻的福祇,鷹獵活動參與者須具有國家認定的知識,通過特定學習訓練過程及考試,並擁有國家認可的鷹具及鷹舍方可擁有特定數量的猛禽個體。

13.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已在2010年十一月十六日宣佈將“鷹獵”正式列入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文化名單。為符合世界潮流和文明的趨勢;政府不應再將鷹獵視為非法活動,必須立法加以規範輔導,以達到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臺灣鷹獵活動並無文化上的根源,其歷史只有三十年左右,但這並不構成禁止在臺灣進行鷹獵的理由,以鷹獵盛行的美國為例,鷹獵出現在美國也只有一百年的歷史。

14.鷹獵訓鷹過程並未涉及傷害鷹隻的身體以使其屈服於飼主,而是鼓勵鷹隻適應人類的參與其狩獵過程,並了解人類在失敗的狩獵過程後是一個可靠的食物來源,而接受飼主是一個狩獵伙伴。故無動物權侵擾的顧慮,若視這種訓練過程是一種侵擾動物權的行為,則全國家犬飼主在訓練家犬的過程都屬侵擾動物權的行為。

15.狩獵和農耕都是是自然資源利用的型式之一,適度管理的收獲野生動物,其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甚至超過因應吃素需要,而變更開墾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為農耕基本上澈底改變地質結構及依附其存活的生態系,而依物種生態原則管理的狩獵,只是從生態系中的獵物物種族群中移除某些個體,基本上減低獵物族群對棲地承載量的壓力,對物種及棲地的永續性反而有幫助。我們可以從現代和歷史角度來觀察,凡是仍以原始採集狩獵為生的民族,其居住所在地的生物多樣性通常較高,而一個民族或地區一旦由採集狩獵為生轉為農業或工業,該地區生態就會遭到嚴重破壞。狩獵;人與生態系是互相依賴的關係,農、工等集約生產方式;人單純成為生態系的資源掠奪及破壞者。

16.圈養或野生猛禽的獵物通常為獵物族群中的老弱個體,所以有效管理的鷹獵制度對獵物族群整體而言並無影響。

17.鷹獵在人口密集的臺灣,和其它收獲陸上野生動物資源方式比較,鷹獵是對人畜最安全的方式。

鷹呆
本文會持續修正添加,所以看完後常回來逛逛給點意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